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2-07-21 09: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欢迎阅读!
教育发展,存在,当前,建议,职业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孟富涛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5



“制造大国”要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制造强国”,技能型人才是核心,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是关键。虽然在上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上下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建成了一大批示范性职业院校及实训基地,也大力推广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职业教育的社会认识——“末流教育

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大众对职业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或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无可奈何的去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学生及家长把就读职业学校视为无奈之举。二十多年前,初中毕业能上中专或技校那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人才呀。而远在西欧的德国,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有将近50% 的学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而在我国恰恰相反,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到同等年龄在册人数的30%,“即便考不上高中,也要想办法,甚至花大钱也要孩子上高中,坚决不让孩子读中职。”造成这种结果组主要的因素就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2. 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学历提升的通道——比较狭窄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旦进入职业院校,绝大多数只能获得较低的大中专文凭,想要获得本科以上文凭几乎是奢想。虽然这几年各省也相继出台了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可以参加“三校生”高考的政策,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也有机会就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且都是些很普通的高等院校,尽多半是三本院校,就作者本省而言,2017年从中职院校的毕业生中仅仅招收2000 余人,招生比例实在太少。职业教育的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狭窄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因素。

3.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待遇——相对较低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一般不愁找不到工作,但工作通常都流水线上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成为他们的基本特点。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普通技工的工资收入仅仅2000 3000 元,且大多数情况下班后都要继续加班,早八晚十,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对于一个十几岁走上工作岗位刚刚毕业的学生劳动强度非常大。

4. 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太过空泛

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素质,这一重大任务落在各职业院校身上,直接的参与者是职业院校的授课教师。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国家每年虽然给职业院校教师提供国培、省培机会,一方面各个学校因为人员紧缺等原因不让老师参加,另一方面这些培训基本上都是由各个高校在组织,而各高校的组织形式、培训内容不一定适合当前具体职业教育的现实。不管是50 天的省培,还是80 天的国培,培训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好几门专业技能课程等,都是空泛的了解,有限的时间内什么都要学,最终的结果可能什么都没学到。而职业院校的教师现在最欠缺的,最需了解的是一线企业的具体情况,这些情况又得不到解决。导致高水平的“双师型”极度匮乏。教师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教出来的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就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


我认为只有解决好以上问题,职业教育才能为“制造强国”构想提供更多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发展认识几点建议:

1. 重新塑造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观

一直以来人们对人才的理解太过片面,认为只有上过大学的人才能被视为人才,才有更好、更高的价值,以致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度较低,对技能型人才认识度较低,所以我们要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塑造工匠精神,首先要做到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国家也清晰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利用舆论引导加强对职业教育宣传,制作《大国工匠》宣传片,通过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对技能型人才的完美展现,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职业教育也就得到认可。当社会对职业教育观念的产生了转变,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才能积极的发展。营造全社会都尊重劳动、尊重工匠型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当社会认可了大国工匠,尊重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才能充分发展。只有更多优秀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将来才能出现众多的大国工匠,“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2. 开通职业教育提升的绿色通道

现在的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所获取的文凭,所掌握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而广大受教育者又有强烈的提升欲望,可是当前的提升通道又非常狭窄,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极大的限制了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既然社会有这样的需求,那么我们就应该调整计划,尽量满足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中大专层面,应该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阶段延伸,让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不但能够获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等级证书,还应该能够获得本科以上学历。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健全现阶段职业教育相关体制,加大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从体制和政策上完善,为众多职业院校学生创造提升学业和提高职业技能的发展空间。

3. 健全技能型人才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职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没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所做的工作可能是一样的,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也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们现阶段的生产还处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阶段,这也是广大家长和学生不愿就读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原因。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劳动密集型势必要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到时候有没有技能就是两样。企业要发展,劳动力是关键。拥有众多高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业不但拥有高技能人才,提高技能人才的劳动报酬才能留住技能人才,技能人才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自己的劳动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也是对技能型人才的肯定。另外,从政策上还要保障技能型人才的养老、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只有这样家长才愿意把孩子送进职业院校,职教育才能有吸引力、才能发展。

4. 加大校企合作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制

职业院校教师的技能高低决定了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能力。社会在前进、在发展,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也要不断的提升。通过培训是提升职业院校业务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但培训什么,怎样培训,应该重新思考。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最终要到企业一线的,他们所学习掌握的技能应该适应一线企业的生产要求,可是往往达不到,最根本的原因是当前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院校的广大教师欠缺的是对一线企业的直观了解。教师不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教出来的学生怎能直接满足企业生产的要求。故此教师需要培训,最好到一线企业去培训。从上到下调整职业院系教师的培训内容,教师可以到企业中直接培训,参与企业生产,也可以将企


业专家请到学校来给职业院校教师当面传授。磨刀石光亮了才能磨出锋利的刀刃。最好是从政策中大力扶持,创建职业院校与企业实现完全对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既能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同时也为企业的用工提供保障。

“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构想一定能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737ec5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