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2022-04-26 02: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对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解?》,欢迎阅读!
供给,谈谈,理解,改革,教育



题目二十六:谈谈对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解?

【要 点】教育供给侧能促进教育的基本公平和均衡发展。 【资源链接】

[1]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程方平. 教育供给侧改革关乎教育公平[N]. 教育,2016-03-06002.

[2]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问题》张国霖《基础教育2016 [3]《刘洋:七方面促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李晗《经济》2016

【学习心得】

教育供给侧能促进教育的基本公平和均衡发展。两会开幕以来,

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一话题受到不同层面的持续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何华认为,教育其实就是人才的供给和教育资源的供给,但目前很多供给是“无效”的,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做客新华网两会访谈时表示,要满足不同教育需求就要加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指出,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教育供给侧需要改革、必须改革,这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老百姓“上好学”“学以致用”的现实期待。但对于如何改革,其思路和路径是什么,恐怕还需要凝聚共识。对此,朱永新直言不讳表示,“当前的教育思路是控制选择,我认为鼓励选择将是未来的方向。”




由控制选择转向自主选择,让层次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状况各取所需,这应当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处。但从我们目前的教

育改革现状看,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是家长正当、合理的择校需求,另一方面是优质资源的相对不足,“天价房”事件只是教育供需矛盾的一个缩影。从目前解决的办法和思路看,在供给上做大蛋糕、做出不同口味的蛋糕已有共识。只

不过对于方法和路径的选择,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以缓解择校热为例,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各地政府通过优质学校建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模式,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扩大,部分缓解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紧张。但整体来看,

社会资本参与度仍然不足,老百姓可主动选择的余地还不多。 实际上,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学者建议开放教育市场。如刘长铭就表示,公办的教育应该不断地推进公共教育资源的标准化配置,而民办教育更多的是向社会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朱永新则认为,教育市场要向民间资本开放,鼓励多元主体进入教育领域,鼓励他们

办更多好学校,包括让国外好的学校到中国来办学等。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验证明:解决需求端的问题,重点是在供给端打开思路,引进充分竞争,让更多高品质的教育形态进到里面来,给老百

姓多种自主选择的机会。 供给侧改革推动人才教育的发展。改革的核心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供给侧改革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社会各个时代变革,从蒸汽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每个时代的出现都是一大批人才




用自己的研究创新成果所创造的。瓦特发明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爱因斯坦相对论,都极大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历程。当下,供给侧改革的引领下,越发需要社会各领域的人才。而人才的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教育事业的培养,一个是引进。教育事业的培养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教育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才会产生,而且教育事业的培养方式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目前中国的教育还是偏重于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英雄。另一个通过引进,把在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这个是利用现成的,也能社会发展提供帮助;但我认为,真正的强国是需要有为自己社会输送源源不断人才的教育体制,例如美国哈佛,斯坦福,英国剑桥,牛津,他们为自己的国家培养出来了众多领域的人才,从而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供给侧改革既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改革,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改革的一次呼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7777e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