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宋词中的雨

2022-09-19 12:1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说宋词中的雨》,欢迎阅读!
浅说,宋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说宋词中的雨

作者:萧兴国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12

翻开任何一部宋词选集,我们都会大量地看到的飘洒,听到的声响,感到情韵。词人们种种的志趣情怀,离情别绪,喜乐哀愁,似乎都随雨而来随雨而去。婉约也好,豪放也罢,又都何曾少了呢?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晏殊)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周邦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等等,不胜枚举。虽说唐诗中也有的意象描写,但数量程度远不及宋词,当然表现的意境也颇不一样。笔者粗略检阅宋词中的描写,按其方式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带形态特征的。例如,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辛弃疾)蛙声闹,骤雨鸣池沼。(周邦彦)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豆雨听来,中间夹带风声。(蒋捷)这种描写方式的特点是以形见意,雨态的”“”“”“,往往折射出词人不同的心境。

2.带情意色彩的。例如,桐华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东皋嘉雨新涨痕。(晁补之)暖雨晴风初破冰。(李清照)早春窥酥雨池塘。(史达祖)听寒蛩夜泣,乱雨萧萧。(周邦彦)这里直接用带情感色彩的”“”“”“等字眼来形容所描写的雨,体现了形意结合的特点。

3.带特定时间的。例如,啼痕止恨清明雨。(赵令时)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纱窗几阵黄梅雨。(司马槱)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

4.带特定事物的。例如,空床卧听南窗雨。(贺铸)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姜夔)听乱飐芰荷风,细洒梧桐雨。(晁补之)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姜夔)野塘烟雨罩鸳鸯。(苏庠)这第34两种方式可谓寄意于形,而这里的雨形一般都是两种意象的组合,如黄昏雨菰蒲雨,词人的情意心境不直接表露,而是寄寓其中。

除了这四种主要的描写方式外,还有字面上不加形容修饰的,如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梅尧臣),忽有微凉何处雨(辛弃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笔者粗略梳理宋词中的种种描写方式,意在由此看出,这一诗歌意象在一部宋词中的采用之广分量之大。

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事物,为什么如此广泛地成为宋词的写作意象呢?除开词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背景、生命的价值追求外,我想,这首先是跟词的特点、词的境界分不开的。对此,李泽厚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解说:诗常一句一意或一境,整首含义阔大,形象众多。词则常一首才一意或一境,形象细腻,含义微妙,它经常是通过对一般的、日常的、普通的自然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80cc3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