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雨”的意象

2022-10-31 14:1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宋词中“雨”的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宋词

宋词中“雨”的意象

作者: 李霞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2



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 李霞

“雨”在自然界中是很平常的,但是“雨”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并不是单纯的雨,而是成为了装载着极其复杂的深层文化内涵的意象,富有性灵情感,蕴涵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叹息,功业、年华乃至生命的不可复返,兴亡无定,历史沧桑的悲凉,情感相思的绵长无限,人生某种际遇或间阻隔里,理想的人格或者隐逸悠闲的诗意,它暗示时间、情绪愁思、使人发出对生命、爱情、事业等价值追求及不如意的喟叹,充溢着人生悲剧的色彩和深层的历史感。意是指心意,象是指物象,意象即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意象也就成为了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

落花微雨

落花微雨,是宋词中最常见复合模式。飘零的“落花”意象,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词中对落花的感慨,可以归结为对美丽凋零的哀伤。“微雨”意象的运用,表达出一种无边无际的淡淡的闲愁。这两种意象复合出现,能使诗人或词人,将人生短暂、相思情感、青春易逝之感等表现得更加完善和淋漓尽致。

欧阳修的“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用“残红”、“细雨”意象复合出现,勾勒出一种凄美的境界。

张先“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千秋岁》)。词人用“残红”和“雨”来表达爱情被摧残之后的相思和哀怨之情。“落花”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加之连绵不绝的“微雨”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微雨中飘零的落花,弥漫着青春不再、内心愁绪苦闷、生命有限的感慨与恐惧。

梧桐细雨

梧桐细雨也是宋词中常见的复合模式。宋代词人在营造“雨”的意象时常常把“梧桐”这个自然物象联系起来,使得雨的形象更丰满,所揭示的词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更深刻。古人大都有伤春悲秋、怀古伤今的嗟叹。[0]

在宋代众多词人中,独树一帜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梧桐”和“细雨”意象来表达哀婉的凄苦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以情开篇,以情结束,中间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深秋景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抒发了词人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同时“梧桐”和“细雨”意象复合融入,把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和国家兴亡交织在一片愁苦之中。

淡烟疏雨

除上述所说的两种复合模式外,淡烟疏雨模式也是经常出现在宋词中的。“烟雨”意象给人一种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感觉。宋代词人通过“烟雨”意象,给人一种朦胧、含蓄与虚幻的感觉,并从中透示出深层隐伏的空寂的人生意识和无可奈何的愁苦情绪。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236ddc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