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词中的意象

2022-10-16 21: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宋词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

浅论宋词中的意象梧桐

梧桐是宋词中一个备受青睐的意象。梧桐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在诗人们的笔下是非常专情〞的,它的出现总是伴随着孤寂、冷清、落寞、忧愁等情绪。梧桐入诗最多的大概要数宋词,而宋词中之梧桐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唐李煜深院中的寂寞梧桐〞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两词均系国破家亡之哀音,而各有千秋。亡国之前耽于享乐,亡国之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一般以为是他亡国之后所作。词的上阕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西楼见残月,夜已深沉,顾影彷徨,不能入寐,其人之浓重愁情可见,再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寂寞者实非深院梧桐,人也。这里的梧桐着上冷落凄清的色彩,这就是王国维所讲以我观物,一切皆着我之色彩〞。后主此梧桐已是着上我之色彩〞的梧桐了。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篇之一,此词通过残秋景物的衬托,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离乱生活的深重忧愁,词中竭力铺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恶劣气候,“满地黄花堆积〞的零落景色,兼黄昏时刻点点滴滴在梧桐叶上的凄清秋声,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愁气氛,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耿玉真(pu萨蛮)云:“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教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港,芭蕉生暮寒。〞这是一首倾诉闺情的篇章,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温顺多情,敏感恬静的女子,在一个秋日的黄昏,她凭栏凝思,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中。起首两句,描绘出一幅飒爽的深秋之景:万物萧索桐叶飘,景中有情。鹊起而不顾暗示人去〞而不归,主人公怅然失望之情隐然可见,细微如梧桐叶落之声尚明晰可闻,则庭院之寂寥,女子怀想之深可想见了。由此开篇,全词都覆盖着瑟瑟寒意。 梧桐入诗写愁很有特色的数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作为一位雍容华贵的士大夫,晏殊词中的愁多是些富贵闲愁,这首词亦不外此。词人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表现了他的稍微愁思,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渲染环境。以细细〞状金风,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得骛安静冷静僻静、悠闲,叶叶〞状梧桐叶飘落的景象,让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拍。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凉的,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致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正是由于诗人的愁是一种轻愁、闲愁,来不得那么沉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e3299a72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