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

2022-12-06 02: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阑干,漫谈,宋词,栏杆

漫谈宋词中的“阑干”意象栏杆意象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及常见的诗词中有多首与阑干有关的诗词,现排选几首作为例子来探讨一下阑干这一意象。

李璟的《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李煜的《浪淘沙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欧阳修的《踏莎行》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辛弃疾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从建筑学上看,阑干的作用主要是装饰美化和护围以保证安全,但是词人笔下的阑干与人的情感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因而更多的具有文学上的审美价值。从意象内涵的角度看,阑干意象主要用来表现闺怨、思乡、抒愤和怀古等感情。 一、闺怨思念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在睡梦中梦到遥远的边关去寻找想念的人,醒来时,细雨迷蒙,正和梦境的迷离相配合,感叹边关的遥远。梦醒起来,在小楼里吹笙,吹到最后一曲,玉笙不暖,不能再吹了。有多少泪珠纷纷掉下,倚着栏杆想望远人,有无限的怨恨。欧阳修《踏莎行》中的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行者心中设想的居者心里的话。她说,别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阑干痴望了,人已经走得太远,望不着了。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望到了草原的尽头,又还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人又还在春山之外,如何看得见


呢?可见,无论是思妇本身,还是站在思妇角度的游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在凭栏远眺,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身陷寂寞之境的无限孤独悲苦、惆怅无聊的心绪。另外,苏轼的《江神子(冬景)》也是其中的一首:相逢不觉又初寒。对尊前。惜流年。风紧离亭,冰结泪珠圆。雪意留君君不住,从此去,少清欢。转头山下转头看。路漫漫。玉花翻。银海光宽,何处是超然。知道故人相念否,携翠袖,倚朱阑。最后词人诉说:故人啊,你可知道我正携着翠袖,着朱阑思念着你呢。用平实的语言写对故人的感情,娓娓地诉说着对故人的思念,没有丝毫的渲染与夸张,但感情深厚真挚,感人至深,流露出苏轼词作中少有的委婉的悲情。 二、思乡情

在词坛上,抒写羁旅之思的篇目很多,但最能深入细微地表现那种漂流之感的,首推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他怀念家乡,想要回家,想着妻子也许正在盼望自己早日归来。可是她哪里知道,此时此刻自己也和她一样,正靠着阑干,望着遥远的家乡,呆呆地发愁。这首词主要反映的是词人流落江湖,思乡失意的生活情绪。在清冷凄苦的深秋,久居异乡功业未就的词人,满腔愤懑压抑,满目萧条衰败,自然的景色与词人的心境融为一体。无语的江水,既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又无情地带走了美好的时光。倍感失望的词人只能把家当做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安慰:独倚阑干,眺望家乡,思念佳人,寻找一种心灵和情感的回归。他的另外一首《诉衷情》也是如此:一声画角日四曛。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月明之夜,倚栏远眺,固然可以望远,但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日思夜想的亲人;何况一个人独倚,更添惆怅,明月楼高休独倚既是自劝,又是自解,更深一层写出了思乡之苦。 三、抒愤情

词人借阑干意象来抒发满腔的愤懑之情,这在两宋之间和南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7705a0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