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

2022-07-21 00:2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儿童性,教育,学前,综述,对策

.

学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对策的文献综述





早期性教育关系到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提倡“性教育”,目的就在使每个人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了解自己和异性的身心发展,学习两性交往,最后能建构美满幸福的家庭。不能认为性教育是无师自通或水到渠成。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重视儿童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更有益。不能把性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性知识教育,性教育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诸多方面。 一.性教育现状。

远观国际。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将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将性教育与个体的整体素质发展结合起来,与人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性教育看作“人格教育“爱的教育“生活教育甚至将它提升到“人的教育”的高度。日本在1979年便专门编写和出版了《性教育指导纲领》,其中“儿童篇”系统地介绍了儿童期性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美国在1990年就有50%的学校开展性教育活动,并以此指导和配合家庭的性教育瑞典作为世界上性教育公开化程度最高、教育效果最好的国家,学校中已将性教育普及。

近看我国。长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儿童性教育却在相当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这与国际上把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关心人的终身健康与幸福的教育趋势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儿童期普及性教育理所应当。 二.了解幼儿性心理发展。

他们从各种消遣活动中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性的观念逐步形成。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性心理分别经过口欲期(出生—1岁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岁半—3岁,如身体的排泄活动)、性器官欲期(36岁,抚摸自己的性器官现

1 / 2'.


.

象)和性疏远期(67岁,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与接近愿望,但却以疏远和反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依德曾指出:“公众的观点是儿童没有性感觉,这种本能最初出现的时间似乎是在青春期。这虽是一种普遍的错误,但其后果却是严重的。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性活动的基本原理的无知所造成的。因此,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是有性感觉,并对性有强烈的好奇心。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34岁是孩子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持续两个月,他看你洗澡看两个月,两个月以后让他看都不会看了。”

三.性教育宜早不宜迟。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学龄前主要是指36岁幼儿。36岁的儿童是人生起始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处于最旺盛的阶段,心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奇心正反映了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这时候随着身体发育,他们会发现身体感觉最好受之处是生殖器官,出现抚弄自己的性器官现象即刚才所提到的性器官欲期。他们正处于试图独立的学习阶段。然而几乎也要受到来自大人的压抑。事实上,孩子这时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的引导。

幼儿性教育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发育开始很早,即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学家玛丽考尔特博士强调说,“儿童阶段,特别是5岁以前的性教育特别有效”可见,性教育开始的关键时期是35岁,这一时期内接受性教育,对受教育一生的“性特征”具有决定性作用或深刻影响。

儿童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让我们携手,培养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自然而健康的态度,建构孩子健康的人格。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973a0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