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2022-09-22 03: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欢迎阅读!
凌波,不过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一、词人名片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崇宁初以宣议郎为人豪侠耿直,面色青黑,眉目耸拔有英气,博闻强记,才兼文武。贺铸为北宋著名藏书家、校勘学家,文学造诣很高,诗、文、词皆工。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惟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有《庆湖遗老集》等。

二、文题背景

哲宗元符六年(公元1098)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贺铸因母丧去官寓居苏州横塘。横塘,在苏州西南。横塘路,一作“青玉案”。范成大《吴郡志》载:贺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里横塘,常扁舟往来,作《青玉案》词。作者幽居怀人,所写是“美人兮不来”的闲愁,词中意境幽微,形象朦胧,凌波仙子式的美人似真似幻,给人以丰富联想。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大意。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锦瑟/华年//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若问/闲情//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上片写其一见倾心的思慕,虽然未对女子的形象作正面描写,但通过对想像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下片写因相思不得所引起的种种闲愁。词写艳情,实际上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

二、悟读,诗情画境

依依的灯光会照在你那里,出门的风很大,吹乱了你我的笑容,你尴尬对我,我惶然。那一刻,桥边



- 1 -


的青树林飒飒回响,只有鸟儿惊恍。不作纪念,想忘却。三月的阳光照彻你的容颜,轻盈的脚步掠去月台花榭。暮色,闪过枝条上的花朵。在灯下我依依找你,前方不去,没了后退,我终于站定唤你,辗转中渐近了黎明。

三、品读,鉴赏评析

1.对于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发对某位女子的眷恋之情,有人认为是寄寓孤寂自守、追求理想的深挚情怀。你是如何理解作品的主旨的?

答案 对于《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的写作年代,刘逸先生以为“据苏东坡《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写于元祐七年壬申(1092),是年东坡五十五岁,贺铸四十岁。则贺词应是四十岁或更前所作”,他认为贺氏此作是“贺铸在暮春时节写的怀念一个女子的作品”(《宋词小札》)。据《中吴纪闻》卷三,贺铸徙居姑苏之醋坊桥,“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宋徽宗建中靖国(1101)中,黄庭坚自黔州还,得其结句,以为似谢玄晖,并作《寄贺方回》诗,一时和者蜂起,前后达二十五人之多,人们因称其为“贺梅子”。如果《青玉案》确是建中靖国中作于苏州,此时词人已五十岁,恐怕也不会醉心于艳情。而且这年秋天,词人赴京参加庆祝宋徽宗的诞辰“天宁节”以谋换新职,他在政治上正有所进取,因此这首词中很可能以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寄寓着自己的理想。多数学者持此说。学习中,只要结合文本鉴赏即可。

2.这首词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句词的艺术魅力。

答案 这首词的末尾三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均为江南景象,多方面比喻愁苦的深广和长久。“一川烟草”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这样便将看不见的、抽象的“闲愁”形象化、具体化,更加真实可感。烟草、柳絮、黄梅雨都是江南特有的景物,连用三种凄美的意象比喻闲愁,各种景物迷濛灰暗、苍茫凄迷的特征使本来浓重的愁思更加浓重。这几句词兴中有比,意味深长,含蓄不尽、工妙绝伦,深得评论家们推崇、赞叹。

3.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惆怅幽愁的心情。试分析这首词是如何虚实结合抒发情感的。 答案 词的上片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情之断阻。开篇三句即借曹植《洛神赋》的典故,用“不过”、“目送”、“去”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踪的落寞无奈。美好的时光谁人与共?这一问既关涉作者自身的孤寂,又暗示作者倾心的佳人的处境,并领起下文。作者于是怜惜并试图寻到处于幽雅富丽的深院香闺中的佳人,然而爱慕、企盼带来是只有春知晓的无限伤感。

下片则以写实之笔绘愁思纷乱。作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突现自己因眷恋佳人而悲哀不堪、愁情难遣的心绪。结尾三句,本是虚景实写,目的在于用作比喻,但所写又确系春末夏初横塘一带的景物,它足以引起纷乱的愁绪,所以写来显得亦景亦情,亦虚亦实,亦比亦兴,融成一体,使读者深受感染。



- 2 -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ac22d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