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别长安》古诗词赏析

2022-09-19 01:1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司马光《别长安》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司马光,长安,古诗词,赏析

司马光《别长安》古诗词赏析



《别长安》 司马光 暂来不复去, 梦里到长安。 可惜终南色, 临行子细看。 【字词解释】

⑴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⑵暂:犹偶然。不复去:不愿离去。 ⑶可惜:可爱。终南:终南山,在长安南。 ⑷子细:同“仔细”。 【翻译】

偶然来到这里,马上又要离开;这里是我的梦魂几回到过的长安。最使我迷恋的是终南山色,所以我临别时仔仔细细看了又看。 【创作背景】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的政治革新于1070年取得了胜利,他以实任的宰相,掌握了政府大权,与之相对立的旧党司马光败退,次年司马光即将离开长安城,前往洛阳时,写下了这首告别长安诗。 【赏析】


这首小诗,写离开长安时惜别心情。开头两句,明白如话,但含义深刻,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自嘲此时复杂而又深厚的感情,有对国家的、人生的、个人的种种感慨之情;二是以虚写实的手法,用“梦”来实写自己不曾抛却的思想——儒家的治世精神;三是离开长安,远离政治,并非心甘情愿,表明作者安社稷,竭诚为国的人生理想信念没有动摇过。后两句借眼前景物,通过“子细看”,来表达作者留恋朝廷的不舍之情。

临行时对着风光秀丽的终南山,仔细观看,久久不愿离去,心中充满着难言的感伤、惆怅与无奈,感伤的是朝廷的一切政治措施竟与作者的愿望不合,使其大失所望。但当面向景色迷人的南山时,烦恼、苦闷得到了释放,且情不自禁地深情地对她说一声“可惜”:“可爱的南山啊,再见了!什么时候才能和你相见呢!”“可惜”二字,不但写出作者的柔情浓情,更写出了他对朝廷割舍不了之情,一种对使命的执著,一种酸而涩的心理。所以,别长安,别得酸楚,别得茫然,别得不舒心。

诗的语言自然朴质,诗意似浅实深,感情真挚深沉,诗人内在的可贵之处得到充分体现,是此诗的特点。唐元稹五绝《行宫》,写行宫寥落,白头宫女闲谈玄宗,不胜抚今感昔,被人赞为“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司马光这首绝句,也用最短的篇幅表达了很深的感情,足抵一首长篇写别离的诗歌。 【个人资料】

司马光(101911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1],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很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ccab9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