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语和宝宝交谈

2022-04-10 13:1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手语和宝宝交谈 》,欢迎阅读!
手语,交谈,宝宝



用手语和宝宝交谈

几年前,偶然看到美国NBC电视台一则有关宝宝手语的报导。一位年仅一岁半的娃娃流利地以宝宝手语表达所需时,脸上显露得意与自信的神情,以及她与爸爸妈妈之间生动“交谈”的情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此之前,我对手语功能的了解,仍停留在“协助听障小朋友沟通和学习”的刻板印象。节目的播出,除了让人对这些语言心理学家的洞察力和见解感到佩服之外,同时也带来许多问号为什么用手语?宝宝手语的构想是怎么来的?除了功能本身,它还传达什么样的讯息?

我们或许很难记得和体会儿时“有口难言”的焦虑,也常因为自己的宝宝“不会说”,就误以为他们不懂。这使我联想到一个类似的情况:想象一下身处异乡、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当地人可能免不了因我们的拙于言词,认为我们不懂。而我们也自然而然地比手画脚,用尽各种方式来表达沟通。回想刚到美国的求学经验,一开始我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并不理想,上课中很多时候说不清楚,同学和老师很可能仅从听到的内容判断我概念不清楚。幸运的是,同学和老师能综合他们看到的手势及表情、听到的声音,以及感觉到的整体状况后,作出较客观的结论。

同样的,宝宝也处于类似“有口难言”的情况。在学会说话之前,他们其实对外在环境的人、事、物已有相当可观的经验,他们一生中最原始的概念也在此时渐渐形成。一个简单的例子:分辨妈妈的味道及声音,对一个数周大的宝宝而言并非难事,但要他们开口明确表达“妈妈”这样的概念,却几乎是一年之后的事,更遑论“味道”或“声音”这种抽象的概念。然而,宝宝使用表情和手势的历史,却要较口语表达的时间来得早。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很早就能藉由哭及其它动作来告诉大人他要“妈妈”。从这个角度来看,宝宝手语其实是既存在且自然的现象。

宝宝手语的报导播出之后,虽然对其内容印象深刻,也阅读一些相关研究,但却无法真正体会其优点。真正领教其魅力,是我任职儿童发展中心后,亲眼见到宝宝手语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婴儿班里一名十一个月大的宝宝对着老师比手画脚要奶瓶。这所儿童发展中心婴儿班的老师无意中察

1/2 1/2


觉,原先专为一名唐氏症宝宝设计的语言治疗课程(部分内容为美国正统手语),竟被在旁玩耍的两位宝宝“偷学”起来。几星期下来,几名原在婴儿班的宝宝升级到学步儿班,老师们很快发现,宝宝手语迅速“传染”其它小朋友。理由很简单:宝宝有沟通的欲望,更期望有效沟通。举例来说,吃点心时间,当其它小朋友见到某位宝宝比画“还要”的手语后,老师立刻明白,并再给一片饼干,与哭闹不休还达不到目的相较,这么“实用”的手势非学不可。

然而宝宝手语真正的魅力,不只在提供另一种沟通方式。从亲子互动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提醒家长和幼儿保育人员,尊重宝宝为一个独立个体、随时用心倾听宝宝的重要性。两岁之前的宝宝,虽然食、衣、住、行处处仰赖大人的照料,但是光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求如吃饱、睡足和舒适,其实是不够的。宝宝从出生开始,就与父母建立依附关系

Attachment),从社会互动中了解和学习外在世界。宝宝手语为父母和宝宝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亲子互动不因宝宝暂时性的语言限制而停摆。

宝宝手语的使用,同时也为亲子之间带来诸多乐趣。几位心理学家在一篇关于幼儿早期手势和发声的语言发展之著作中,特别强调宝宝手语原创性的优点。强调宝宝手语的原创并非要父母绞尽脑汁编。

手语,而是提醒家长不需拘泥于标准手语的教习。宝宝们本身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所见所闻为创作自家版本宝宝手语的最佳题材。这类的手语由于来自亲子之间的互动,又与宝宝本身的经验相结合,宝宝自然不容易忘记,同时整个过程的点点滴滴便成为亲子之间共同拥有既独特又珍贵的记忆。



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f29d0a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