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兴衰中的文化因素

2022-04-16 16:2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德国兴衰中的文化因素》,欢迎阅读!
德国,兴衰,因素,文化

德国兴衰中的文化因素



今日为流,昨日为源。世界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一幕幕王朝与共和的兴衰成败,一个个伟人与枭雄的功过是非,重大历史事件深处的内幕轶事,伟大发明与创新背后的艰辛努力,不折射出深刻道理和重要规律。研究和认识它们,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自身,把握形势,把握未来。

从本期起,本报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合作推出“世界史启示录”栏目。本着“读史使人明智”的理念,通过讲述人类的昨天,帮助读者解读今天全球出现的种种现象,并学会分析和判断未来的事态发展。首先推出的是文化篇,通过挖掘各国发展中的文化底蕴,从纷繁的历史风云中找寻人类前进的文化动力。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在其经典著作《文明的进程》中指出:“最令德国人引以为豪的、用以阐释他们自身成就与自身存在状态的词语是文化。当我们徜徉在德国的历史长河中,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国家血液中涌动的文化力量,“诗人和思想家国度”的美称并不过誉。

德国是幸运的。920年德意志王国一问世,就占据了欧洲霸主的位置。它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殊荣,内在的基础是其独特的政治架构,国王由五大公国中最强势的公爵担任,保证了王国的活力,拥有了受人青睐的实力。然而外在因素更为重要,德国国王经罗马基督教会加冕,就成了“神圣罗马皇帝”,成了欧洲的世俗之主。由此,初登欧洲舞台的德国,成为保卫和推广基督教文化的主要世俗力量。然而,德国由此又是不幸的。受到罗马教会青睐的它,不仅在经济上成了教皇的“奶牛”,其本身的发展命运,也直接受到宗教与教会的牵连。当年基督教会的腐败和贪婪,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德国在向世界推出著名人物马丁·路德的同时,本国内部的各种力量也被分割成天主教势力和新教势力两大阵营。17世纪以德国为战场的“三十年战争”,便是以这两股势力为交战双方展开的。历时30年的战争严重摧残了德国的综合实力:人口大减,损失了约1/3,从原先的2100万下降到1350万;300多座城市、2000多个村庄被摧毁,大片土地因人口凋零而抛荒;政治上分裂局面加深,版图上出现了1789个相对独立的政权。当时有人曾形象地打比方,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个邦国。德国由此丧失了霸主地位,逐渐被法、英等国超越。

逆境中的德国仍在发展,但重点有所变化。宗教改革运动的主将马丁·路德,是德国思想界作出世界性贡献的第一个例证。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奉献了莱布尼茨、沃尔弗、莱辛和康德,以及进入狂飙突进阶段的赫尔德、歌德和席勒。以后,影响更大的人物接连出现: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在音乐领域,随着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巨匠的登台,西方音乐迎来了 “德意志时代”。在科技领域,开普勒在天文学领域、沃尔弗在胚胎学领域、施莱登和施旺在细胞学领域、赫姆霍茨在物理学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领域,普鲁士学者洪堡提出了高等教育中“科学研究领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并推动创办了柏林大学作为实验基地,取得良好成效。

世界上有些文明古国,一旦陨落,便逐渐难觅踪迹。而德国的文化成果,在不时地向世人展示其潜在的实力,以致在它最困难的时候,大家还是认为它处于“落后的政治经济、先进的思想”状态。文化成果维系着德国的国际地位。同时,这些文化成果作为综合实力的酵母和组成部分,又在酝酿着新的腾飞。

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在政治统一、经济起飞的同时,德国的自然科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对德国上升为经济大国具有决定性意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4年里,全世界有42名学者获得诺贝尔奖,其中14名为德国学者。在物理学领域,伦琴、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化学领域,整个19世纪似乎成了德


国人的世纪,在化肥、染料的研究和制作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在医学领域,柯赫等德国科学家也取得了开拓性成就。在工业革命早期,“made in Germany”的字符是英国人要求德国商品打上的符号,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在德国腾飞后,该字符却成了制作精巧、质量优良的代名词。在包括文化在内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德国仅用大约30年的时间,经历了英国用100余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迅速跨入通向世界强国之路。 在第二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魏玛共和国,其文化繁荣的含义就更加广阔,人文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文学上,出现了霍普特曼和托马斯·曼两大文豪,后者的长篇小说 《魔山》获得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一书,是上世纪20年代国际畅销书之一,曾被译成数十种语言。社会学领域则出现了巨匠马克斯·韦伯。心理学领域,一方面兴起“形态心理学”,另一方面,心理分析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柏林取代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成为这个新学派的中心。此外,多元化的戏剧、电影、轻歌剧、音乐绘画,争奇斗艳,此起彼伏。此时的柏林,第一次能以欧洲文化都城的地位与巴黎和伦敦并肩媲美。

然而,在德国再次崛起的进程中,思想文化界一直涌动着另一股潮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沙文主义叫嚣也不断升温,强调德意志人和德意志体制的优秀性,要求由德意志人来制定世界规则。纳粹分子上台后,大搞文化专制主义,甚至做出了“焚书”的惊人举动,以反对“非德意志”文化为由迫害知识分子,非但中止了魏玛时期良好的文化发展势头,还使德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荒漠”。 (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5b5bd4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