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五大教学论前十章读书笔记

2022-08-20 00:0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程五大教学论前十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十章,五大,笔记,教学,教程

《大教学论》前十章读书笔记

1、第一章《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读书笔记:

此章引用了大量的《圣经》原文来论证人是超越于万物的,说上帝创造了万物,最后创造了人来代替上帝管理万物。因此,上帝的代理者----人,当然是这个世界中最完美的(上帝除外)。而教育,却能使一个蒙昧的人变得博学、德行、虔信,不仅仅是个完善的人,而且是一个完美的上帝钟爱的羔羊。所以,教育是伟大、神圣的,从事教育的人也是伟大、神圣的。一言以蔽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真是坑爹啊)

2、第二章《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第三章《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第四章《永生的预备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学习笔记:

夸美纽斯是从宗教神学人生观出发论述教育目的的。他说,“现世的人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现世怎样去为永生作好准备呢?他认为,人应成为:(1)理性的动物,熟悉万物;(2)一切造物中的主宰,即具有能力,去管束万物和自己;(3)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即使自己和万物均皈依上帝。他认为,要用博学去培养理性的动物,用道德去培养管束万物和自己的能力,用宗教培养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他坚信:“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面追求学问、德行与虔信,我们便在相对地向我们终极的目标前进”博学、道德、虔信的种子,自然已种植于人们心中,教育目的则在于使之通过教育的历程而展露出来,即培养博学、德行和虔信的人。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与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教育目的相比却有不同。后者要人们上天国与上帝共享幸福,必须安贫禁欲,忽视现世生活,必须愚昧无知,盲目信仰上帝;而夸美纽斯认为,要想过上天国的生活,必须有广博学识,高尚道德,信仰上帝,首先过好现世生活,这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精神解放,渴望在智力、道德等方面得到发展,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的强烈愿望。

(看来,读书脱离了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是不成的。原来不知道夸美纽斯写这多《圣经》的东西干嘛,现在才知道,在唯物主义者看来错误的东西,其实,在当时,是正确的观念:反对安贫禁欲、愚昧无知、盲目信仰。

戏谑感悟一:因为人的终极人生目标在人生之外----与上帝结合,永享光荣与幸福。恶人相信了这个说法,怕见光明的上帝,才迫不得已与人和谐相处;好人相信了这个说法,才不怕死及死后的生活,死前说的话才好听,死相才不难看。

戏谑感悟二: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要见上帝,是要三样东西的:博学、德行、虔信。先准备好的,先去见上帝;后准备好的,后去见上帝;永远准备不成的,就不必去见上帝。你如何选择?

3、第五章《这三者(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读书笔记 人心、感官、劳作、自觉、模仿…………这一切能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博学+德行+信的人。何况,还有无所不能的上帝存在。

与此相类似的两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夸美纽斯认为人生来就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这显然是唯心的,但却表现了他对


人的智慧、力量无限信任的人道主义精神。

4、第六章《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读书笔记

虽然每个人身上都天然具有博学、德行、虔信的种子,但除了上帝外,没有一个人生而知之的,就连天使都不例外。要使这些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就必须得到教育这股清泉的灌溉。其实,在这里夸美纽是在说明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

他说:“人是可教的动物”,只是动物而已,“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就象这章标题所说的: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

说得直白一些:教育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自然的人(动物)变成一个社会的人(博+德行+虔信的综合体)

感觉夸美纽斯的文风和庄子差不多的:大量运用比喻。这个特点在这章里也有体现。如,他说,没有受教育之前,人就如同石头、金属,虽然具有做建筑、做工具的功能,但因为没有受过凿刻、加工,就同泥土一样没有任何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教育,才能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5、第七章《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会形成得合适》读书笔记 这章,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思想。他从自然界的现象类推:植物在幼小的时候才能种植、移植、修剪、改变方向,从而得出“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的结论。这个结论运用到人的身上,就是:人在少年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段,这个时候,教育在人身上的作用或者说是改变是最明显的,此时的儿童,最容易向着教育者希望的方向发展。

6、第八章《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读书笔记

学校存在的必然性:1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社会人口的增加与职业的增加(社会分工的详细),使每个人只能精通一种或者数种技能,而别的需求可以让专业的人来做,教育种需求也是如此。2)并不是所有的父母在教育方面都是专业的。3)学校中,集体的相互感染、相互促进的作用是巨大的,这是家庭教育、私塾教育教育形式不具有的。4)批量生产的效率与重要性。

隐约体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思想----共同。 7、第九章《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学校》读书笔记

一切人,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贤、愚,都有进学校的必要,也有进学校的权----只有进学校,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而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是上帝对人的要求。同时,上帝对人是“毫无偏袒”的。

这是普及教育的思想。是夸美纽期泛智原则的一个方面:教学对象普及化,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

男权主义者大笑三声:夸美纽斯说:“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也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她们具有同等敏锐的悟性和求知的能力(常常比男性还要强)“我们不要把一切书籍没有辨别地全给她们”,只要让她们明白“能照料家庭,能增进丈夫与家庭的福利的事情”就可


以了。

8、第十章《学校教育应该是普遍的》读书笔记 说良心话,这章看着有些糊涂,试着理解理解吧:

夸美纽斯好象认为:知识是无限的,人不可能对一切学科都达到精通的程度,应该“学习的是存在中的一切最重要的事物的原则、原因与用途。”在学校里,应该“1)通过科学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2)学会语文3)形成诚笃的德行。4)虔诚地崇拜上帝。(在博学、德行、虔信之外加了一个能力。

好象在说: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德育是最重要的。

夸美纽斯还说:“在学校里面,人人应该学到关于人的一切事项,虽则在以后的生活里,某些事项对于某一个人来较有用处,其他事项对于另外一个人较有用处。”意思:学校教育要全面。好象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教学内容要泛智,不能只学《圣经》语文“学会一切现世与来生所必需的事项”即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从而“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达到永生的条件:博学、德行、虔信!(也就是去和上帝同享永恒的幸福,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643c1c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