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蝶恋花》与《浣溪沙》预习笔记

2022-05-03 17:32: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蝶恋花》与《浣溪沙》预习笔记》,欢迎阅读!
蝶恋花,浣溪沙,预习,下册,语文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蝶恋花》与《浣溪沙》预习笔记

《蝶恋花》

一、词和宋词介绍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二、作者介绍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至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时,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而葬。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从他开始,慢词始盛,打破了小令词垄断词坛的局面,使词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词多描写羁旅行役、离愁别恨和同情妓女之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艺术上,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谐婉,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1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后来的话本还据此传有名篇《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影响深远。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在当时的社会效应,我们现在来学习他的词。

《浣溪沙》

一、作者作品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 ( 今江西临川 ) 人。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 ( 宰相 ) 兼枢密使。为官清廉,秉直从政。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 ( 长短句 ) 尤擅小令。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二、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 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诗词大意

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诗意对照: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2




夕阳西下几时回。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四、诗词赏析

赏析上片: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和去年大不相同了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上片小结: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板书:怀旧,感伤年华易逝; 赏析下片: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下片小结:

下片则巧 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下阙板书:惜春,悼念春光难留。全词语言圆转流 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 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 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8470c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