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案

2022-12-30 12: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鹤楼-教案》,欢迎阅读!
黄鹤楼,教案

六年级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时间: 201343 课题

一四、黄鹤楼崔颢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 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联系诗歌意境,进行创新写作。 板书设计

14、黄鹤楼崔颢

空悠悠孤寂苦闷 历历

萋萋触景生情 愁思乡之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从《唐才子传》中记载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1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颢的诗下面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崔颢的《黄鹤楼》. 1、听读——划分节奏 2、译读——理解内容

3、说读-—体味情感 4、背读-—积累词语三、听读--划分节奏学会朗读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四、译读——理解内容领会意境 1、指导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解释诗句. 2、讨论后可以互相译读。 3、教师小结诗句意思.

4、分别请几位学生示范译读这首诗,教师更正,归纳总结。教师小结:《黄鹤楼》则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为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境界。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五、说读——体味情感创新运用

1、再读诗文,让学生在读中领会诗人的情感.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个人朗读感受,小组交流: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体会诗人在诗中体现思乡的情感。

诗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思乡之情?

2、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思乡之情。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六、背读—-积累词语再悟美文 1、个人示范背 2、唱诵.

3 、回忆、背诵曾学过的与黄鹤楼有关的古诗。背诵《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七、拓展练习。

1、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理解诗的内涵,提供贾岛的《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较,区分两诗选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细腻地理解文本。《黄鹤楼》(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晴对余晖。 2《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df5ba7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