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2022-04-11 01:3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思维,正确,笔记,使用,读书



如何正确的使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1.读一本书时,你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

(1)手绘的话,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彩笔和A4,目前没有随意带着彩笔和A4纸的习惯

(2)手绘完一本书,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张。比如经常会画着画着就空间就够了,但分支错了。用错笔了,内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对,写错字了。

(3)手绘时非常花时间,有时会比我读完一本书时间还长,必须准备2小时以,如果书比较精彩有时会花上一天或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2.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

除了小说只读12,大多数的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先把书看完第一,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3.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 (1)整本书是思维导图笔记,看到不错的就放在思维导图里,最后从新梳理大,按自己的理解从新调整。

(2)针对某个细节,书中说可能会非常精彩,这时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做成读书笔记。

(3)刚开始时是记录要点,在后果整理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一般做思维导图时,如果书非常好,我也有充分的时间会进行45遍的调整。








第一遍开始把书中所有的要点都做出来。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对做出的思维导图要点做成整合和调整。 第三遍开始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自己个人行业的知识树,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整合,按不同情况可能保留二三个版本。希望自己能达成目标。

4.你是用手绘的还是其他工具

(1)刚开始学思维导图时手绘,现在比较懒,用工具软件多一点,目前基本上都是在电脑上,正在尝试在平板上做思维导图,

(2)手绘:在动手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进去了,印象深,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果现在手绘只会对内容非常不错的书进行手绘。手绘不适合过于复杂和简单的书,最好难异适中。另外手绘比较花时间,必须准备足够的空闲时间。

(3)用软件,便于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图像,如果是为了培训开会和演示,要尽量花些时间加入合适的图片和颜色,有时会用imandmap导入或重画一遍,这个软件的效果类似手绘,比较不错。

5.画完后的思维导图你如何保管电脑文件夹把纸张夹在书里 (1)把最后一张比较完全的手绘放在文件夹里统一保存起来。 (2)把手绘的内容拍成照片,起个名字,分类保存 (3)完成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后,分类保存 (4)找时间分享到我的Blog上去。

(5)会把里面的内容,从新分解汇总到跟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树上。 6.下次再看这本书之前你会马上找以前画的思维导图来看吗 (1)看书前不会,一般在看书的过程就会对相应的内容有个判断。








(2)如果在电脑前,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找出相关的思维导图知识树,看看以前对这方面的了解,然后更有侧重的阅读和做笔记

7.最后说一下自己对思维导图笔记的看法:

对我自己来说思维导图笔记的作用是帮助自己深入阅读,在完成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书的要点,梳理书中的整理框架。特别在建立分支时,主要是用短语和词,而是不是句子。这时就需要考虑这段话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用更简练的词和短语把给表达出来。当整理完书的要点之后,再从整体上来考虑全书的结构是否合理,按照对书的理解,从整体角度,对内容进行从新排列组合,让这些内容更清晰更有逻辑性。

对于大多数的书而言,当你完成这样的步骤之后,多重复几遍,会让你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如果说阅读一二遍之后,只能吸收书中内容的30%,那么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和其它笔记后就会达到50%,完成一个大的主题阅读之后会达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别人讲述)和实践才能达到90%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是100%

很简单,任何单纯而孤立的阅读都是一种很浅薄的吸收。对我来说,不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思考。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框架,缺少自己的观点,无法跟实践相结,不能清晰而深入的表达就是一种浅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e497ac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