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2022-10-31 14: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举制的历史影响》,欢迎阅读!
科举制,影响,历史

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官吏选拔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代1905年废除,存在了1300多年,为封建帝国选拔人才、传播儒家思想、保证社会安定、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科举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程也产生了重要作用,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总结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对当代公务员选拔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影响

第一,促进了“任人唯贤”人才观的形成。科举制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层层严密的考试制度,选拔出精英中的精英。虽然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不可能做到完全平等,但是比起隋代之前按照门第、亲疏等标准选拔人才进步得多,这促使统治者逐渐形成了“任人唯贤”“精英治国”的新人才观。

第二,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上至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可以参加科举,没有门第限制,通过考试,许多出身贫寒的人也能够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而在隋代以前,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进入仕途。通过考试广泛选拔人才,一方面有利于人才的笼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第三,提高了官员素质。科举制的目标是通过考试选拔精英,参与封建政治。在科举制度下,若想通过考试成为官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识和智力。此外,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修养。通过科举考试,儒家的道德观得到具体贯彻,有利于提高官员的道德素质。

第四,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在考试内容上以儒家学说为主,指定教材是儒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扩大了知识分子的数量,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此外,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好学向学的良好风气。 二、消极影响

第一,官本位主义根深蒂固。科举制使“学而优则仕”规范化、制度化,导致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做官。读书以科举及第为最终目标,只要当官,地位就比其他人高。在科举制的推动下,官本位思想日益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这不仅造成了社会风气的畸形发展,而且造成了官员容易腐败。


第二,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举制把考试内容限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子们为了中举入仕,只学习考试内容,其他的一概不问。特别是明清的八股文,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枯燥无味,没有新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自由发展。考试内容以经文为主,忽视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僵化。

第三,行政办事效率低下。宋代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全面扩大科举取士名额,从此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一大弊病,即严重的冗官问题。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没落,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思想闭塞,见识浅薄,办事能力低。科举制度造成了行政机构的膨胀,官吏数量的增加,造成行政成本增加而行政效率降低。

第四,对文化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科举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科举制限定考试范围,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便只局限于儒家经典,其他优秀传统文化难以得到传承。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在一起,使学校教育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充满了教条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

科举制度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辩证地看到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我国当前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考试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f0327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