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2022-09-04 05:0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听听那冷雨》,欢迎阅读!
冷雨,听听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目标引领

1.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冷雨”的意象和作者的乡愁。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鉴赏其意境之美。 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体味作者在本文中蕴涵的深挚感情。

破解难点:品味文中的优美的语言,鉴赏其意境美。 学程引领

情景导入: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爱过,永远不能忘怀。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温暖我们一生的梦。那么在这种思恋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



学程之一: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祖籍福建,1928年出生于南京。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46岁时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大陆。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他是一位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奇才。由于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散文呈现独特的风采。 “乡愁诗人”

2.认真朗读课文后,把生字词及自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摘抄在作业本上。

学程之二: 文本研读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的题目是“听听那冷雨”,众多的“雨”的意象(现实的、历史的、文学的、台湾的、大陆的、域外的)扑面而来,小组合作,梳理课文思路: (有实写,也有联想和想象。 1节:因台北的春寒雨季引起思乡之情。

2节:品雨(从汉字中品味雨的韵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3节:嗅雨(台湾——雨季特有的气息) 4节:观雨(美国落基山——中国雨的意境美) 511节:听雨(大陆 台湾)独特感受和丰富联想 12节:回到台北的现实。

不仅从听的角度,还从其他的角度来写,如: 触觉 冷雨潮湿

视觉 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雨字) 嗅觉 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淡淡土腥气 味觉 舔舔吧那冷雨

2.作者描写“听雨”,写了哪些地方的雨?分别有怎样的听雨感受?你觉得作者最喜欢哪里的雨?

【参考】 感受




第五节:化用词中的雨(蒋捷词)—大陆听雨岛上回味 凄凉、凄清、凄楚 少年听雨:年幼无知,灯下听雨, 给人温馨 中年听雨:客舟漂泊异乡的沧桑

老年听雨:僧庐下,亡宋之痛, 分裂、伤感 第六节:竹楼听雨(王禹偁文中的雨) “雨”具有了传统文化的意蕴)

清脆可听、音乐、声如瀑布、声比碎玉

第七节:温柔的灰美人抚弄琴键的想象——诗人的闲适

第八—十节:日式古屋内听雨 霏霏不绝、铺天盖地、秋意弥漫 第十一节:台北公寓内 瓦的音乐竟成绝响

作者最喜欢听大陆瓦上的雨。 梁实秋先生曾说:“余光中左手写诗,右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其实 在余光中的散文中,照样可以发现其“左手”的影子,他的散文包含着浓浓的诗意,所以他的散文为“诗性散文”

文中选取了哪些意象?可以分为哪几类?有什么作用?

明确: 实景类意象:金门街到厦门街的潇潇春雨、黄梅雨、暴雨、西北雨

文化类意象:文字、文学、绘画作品中关于“雨”的形象。

以实带虚、虚实结合,将横的地域敢、纵的历史感以及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交织成一个美的境界。

3.你从作者描写的这些雨中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余光中在《〈白玉苦瓜〉自序》中说:“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枝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块大陆,去蘸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汉将……”作者写作本文是在1974年,46岁,正值中年,他是怎样将笔“伸回去,伸回那块大陆”的呢?

明确:作者写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听雨感悟,以“听雨”为主线,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采用时空交错的写法,对大陆的思念,乡思、乡愁、故国之思;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横的地域感——美国、台湾、大陆

纵的历史感——太初有字、亡宋之痛、公寓时代 纵横交错的现实感——少年、中年、老年

4.至此,谈谈自己对课题“听听那冷雨”的理解。

明确:作者选择“雨”作意象表现出一位漂泊他乡者缠绵悠长的故国之思,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而“冷”有两层含义: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因雨而起的乡愁在内心产生的凄冷之情。

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余光中荣获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散文家奖,引用其中的颁奖词作为结束语:

“他的散文雍容华贵。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古老传统,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其独特的散


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注重散文的容量与弹性,他探索散文变革的丰富可能性,同时也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

学程之四:巩固提高

找出自己喜欢的写雨片断,挑出一个进行书面赏评,不少于100字。

(提示:可以从赏析语言表达特色入手,如修辞、句式等;可以从赏析意境入手:如感知意象的特点等)

本文的语言特色: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大量使用叠字叠句,增强了文章的节奏和韵律,富有音乐和绘画美;句式灵活,长短句结合,文白夹杂,错落有致;化用诗句,自然贴切,具有浑然天成之美。

鉴赏意境美的一般方法 ①感知意象,把握景物特点 ②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 ③展开想象,领会文章的神韵 学程之五:拓展延伸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的情感。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冷雨,写一写“我心中的冷雨” 要求:1“我心中的”,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 2)描写生动、细腻,体现出情感与冷雨的共通之处;3)字数:300字以上。 可拓展思路:乡土情、爱国情 亲情、爱情、友情;学习、工作、人际交往; 个人情绪;外在感受

板书: 凄凉 思乡之情

缠绵 思慕传统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f0d1e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