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装设计中趣味体验的实现途径

2022-08-29 07:5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包装设计中趣味体验的实现途径 》,欢迎阅读!
包装设计,浅析,趣味,途径,实现

浅析包装设计中趣味体验的实现途径

作者:王秀梅 何淼 刘斌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3



TEXT / 王秀梅 何淼 刘斌

一、趣之释义

“趣”为有趣、愉悦之意[1],在诗趣中“趣”的范畴较广,有“情趣”、“理趣”、“兴趣”、“生趣”、“野趣”等,是人们在生活、创作、人生感悟中得来[2]。本文所提到的趣味,是在“理趣”和“野趣”的情境下进行的探讨。“理趣”就是“理”中所蕴含的趣味,能产生耐人寻味的内涵和美感。“野趣”是人们从大自然、田园风光中获得的一种情趣[3]

二、在设计中趣味体验的实现途径

“趣”的实现必须具有创新性,将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再创造,使人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引发人们的想象力。另外,还必须具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将情与景交织地融合在一起,达到物我统一的审美状态,引发审美主体的创造精神,达到审美超越,实现“趣”的体验。

1、情境的复现与创造

情境的复现与创造是指人们在对大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的欣赏中,通过对其进行感悟,而进行的创造和再现。这种再现和创造是审美主体对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感知以后留在大脑中的印[4]。但这里的再现绝对不是对自然景物等审美对象的原形复制,而是设计师或创作者通过概括、变形等方法,经过了艺术处理之后,触动审美主体情感的神经,引发审美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审美主体想起自己以前经历过或感知过的一些事物,并在脑海中复现当时的情景,使审美主体达到自由状态,尽情舒展自己,得到审美愉悦。如图2.1 所示,姜糖的包装设计采用了牛皮纸的包装材料,黑白图片和书法字体的结合,使人们感受到了当时的场景和氛围,把情境创造性地复现在人们眼前。

在设计中,将一些人们熟知的生活场景以自然、质朴的设计语言展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促使人们真情流露,继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还可以在外包装上写一些浪漫故事,或者是富有诗意的语言文字,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大脑中复现出自己以前在影视或小说中见过的浪漫场景,使他们快乐的品尝食品,享受生活,完全的放松自己。

2、情景的融汇与同一

情景融汇实际上是我们常说的“物化”或“人化”,是指在审美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相互融合为一体。需要审美主体做到“心入于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事物之中,达到“物即是我,我亦是物”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情经验。在这种移情之中,使审美主体情随境生,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移情重在情与景的交融,使审美主体对事物感到更亲切,更容易理解。在包装设计中,将手绘插画、美丽的风景图片,配合浪漫的故事传说,营造出唯美浪漫或浓情的氛围,间接地传达出商品信息,唤起人们尘封已久的情感,使消费者的情感渴望转移到包装图形的主体或对食品体验之中,使物与人实现良好的情感交流,产生“物即是我,我亦是物”的幻化移情,让人们在审美观中抒发感情,得到愉悦的审美体验。如图2.2 所示,包装中描绘的是老年人各种轻松自在的休闲场景,有的在拉手风琴,有的在指挥唱歌,有的在饮酒,还有一对老年夫妇相拥


亲吻的温馨画面,轻松惬意,使人的情感很快便移入画面中的角色身上,想象着自己就是其中的某一个角色,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情景令人向往。

3 、情感的感染与超越

在古典诗词中,但凡优秀的诗词作品,形象都十分鲜明、生动,情感极为丰富。如杜甫的“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5]。以寥寥数字就把大自然的秀美景象塑造的形象鲜明,让人浮想联翩,脑海中呈现一副美妙画卷。

诗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渲染离不开鲜明的形象,设计也是如此。设计只有具备了鲜明的形象特征,才会形成品牌形象,打动消费者的心。审美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当人们在选购商品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色彩、造型等视觉要素,感兴趣以后才会将商品拿在手里仔细慢慢品味,所以,激发消费者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图2.3 所示,图中为茶包的包装设计,将茶包的顶端设计成一枚嫩芽,如同一颗幼芽刚刚破土重生,富有无限的生命力,为人们的单调生活注入了快乐因子,好像已身处清幽的境地之中,使眼前浮现出一幅美妙画卷,极富情趣性。











包装趣味性设计可以借鉴古典诗词在意境中的营造,以及情感渲染方面的表现技巧,采用含蓄的表现形式,将情感融汇在鲜明的形象之中,使景中有情,情中生景,达到“物我两相忘”的审美境地。




三、结语

由于竞争的原因,使现代人的生活变得单调、乏味,机械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流程。包装的趣味性设计可以引起人们美好的回忆,通过包装对情境的复现与创造,情景的融汇与同一,情感的感染与超越,使人们的情感找到宣泄的突破口,也为人们压力的宣泄找到释怀的空间。在这种情与景的交融之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北京:中华书局,1963:35-41

[2] 徐放鸣.审美文化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3-50

[3] 姜耕玉.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慧形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1-95

[4] 王朝闻.审美谈.人民出版社,1984:25 [5] 徐晓庚.现代设计艺术.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58-76

【王秀 梅何淼 刘斌,天津天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f99e96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