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随 笔

2022-05-07 19:3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 学 随 笔》,欢迎阅读!
教 学 随 笔



——有效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 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课堂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 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及期间的师生互 动,学生能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的提问 能否引起学生的回答或响应, 并且这种回答或响应让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 程中来。 (一)在梗阻处引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或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教学《花边有多长》长方形周长探索时, 12 cm

5cm

有同学列式为12+5+12+5=34 cm,无法得出(12+5)×2这一简便算法,我便问“这个式子中有几个12+5呢?”这一巧妙的提问,立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学生很快写出了12+5)×2这一算法,还观察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在尝试后导问。

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平时的课堂中,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我组织学生用


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但是我行间巡视捕捉到学生画的直角都是一条边水平而另一条边竖直时,便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三)在起步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在难点处不妨以探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三年级教学《周长》这一单元中。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周长变长了32米。原来花圃的宽是多少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要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怎样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问学生:“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比8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在关键处点问。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


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

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自己回答了问题,还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后面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俗话说:“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充分发挥提问的指向性、层次性和思考性,让每一个提问都成为有效提问,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fdef9f51e79b89680226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