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随 笔

2023-02-20 03:3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 育 随 笔》,欢迎阅读!
教 育 随 笔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即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虽然《纲要》所提倡的观点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如何将新观点在实践中转化为相对应的教育行为,从而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难点。如在一次“从110”的唱数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最后用雪花片一边摆放一边数数,出现了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多种情况:有的孩子将10块积木摆成一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竖排;有的孩子在装材料篮子的四个角摆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边数边玩等。孩子们的想像极为丰富,数数方法多种多样,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面对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只想到要完成预定目标,而没有即时调整相对应的教育策略和行为,所以失去了与幼儿深人互动的契机。

这次活动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即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对照《纲要》精神,我认为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是贯彻实施《纲要》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注重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即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与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升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即时调整的水平和水平。

不久,在准备“合作分享真快乐”的活动时,我想在活动中有机渗透数教育,让儿童获得相关“二等分”的知识,于是预设了这样一个弹性目标——“尝试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用来绘画的纸不够用。真实活动时,出现了这样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纸对折,打开后一人画一半;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一条线,一人画半边;有的孩子两个人一起画;还有的两个孩子轮流画。这与我让孩子用对折分纸感知二等分的设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实行,那将重蹈覆辙。于是,我即时调整了目标和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纸不够用,怎么办?经过这样的调整,幼儿的兴趣一直很浓,取得了好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9de33d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