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

2023-11-30 11:2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奇妙,声音,活动

《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

《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1

这两周我们小班的教学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通过观察、发现和感知声音为脉络,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和探索声音的奇妙无穷。为了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声音,我们以风铃为载体,组织家长和孩子开展了一次制作风铃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随风舞动的风铃声中,更加真切的感受周围环境中的美好声音。

家长们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利用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制作风铃:有用羽毛的、有用光盘的、有用纽扣的、有用罐子的、还有的用上了晾衣架……真是各色废旧物品齐上阵,变废为宝价值高。教师们把孩子和家长一起做的风铃挂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在温暖的春风中,风铃随风舞动,发出了悠扬的叮当声,孩子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的看着风铃舞动的姿态,聆听着美妙的声音。从中感受着声音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惊喜。

通过此次制作风铃活动,一方面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发挥了家园共育的最大功效;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2

这是一堂数学课,目标是复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知道这三种图形的特征。难点是让幼儿尝试临摹画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上学期已经认识过这三种图形,那么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而临摹图形是第一次尝试,我决定试一试。 本周的活动主题是奇妙的声音,不管是什么领域的内容,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既然是串风铃,那本节课就与风铃有关。我自制了一串挂有各种图形的纸风铃,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看着五彩的风铃在老师的手里摇摇晃晃,幼儿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老师开始提问:这串风铃是有什么图形组成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圆形是什么样子的?正方形有几条边?他们一样长吗?一连串的提问并没有让幼儿反感,他们一边研究着纸风铃,一边积极的回答问题。





1 3


幼儿的积极性调动到高潮,老师借机说:我知道你们很喜欢这串风铃,今天老师教你们画风铃吧。教师示范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画法,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幼儿操作时特别认真,他们都尽心尽力的画着自己的风铃,90%的幼儿能掌握临摹图形的技巧。有几个能力较弱的.幼儿对三角形的画法掌握的不好,但我相信在一次一次的练习后,所有的幼儿都能画出工整的图形。 《奇妙的声音》活动反思3

本次送课我选取了《奇妙的声音》这一科学活动,主要是想通过对声音产生的体验活动,较完整的将科学“做中学”活动的理念及基本环节展示给听课的每一位老师,同时也想把我园的特色活动打击乐带给兄弟幼儿园。 本次活动有两个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2、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由于是在师生双方陌生的环境中上课,因此备课时我重点考虑了乡下幼儿和老师的配合,以及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等问题。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本次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于是我在活动开始就利用手指游戏,拉近幼儿和我的距离,消除幼儿对我的陌生感。幼儿配合的很好,从而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奇妙的声音》这个活动符合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能达到目标要求。

在《奇妙的声音》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环节。

一、创设发现声音的情景。通过老师和幼儿玩《找小猫》的游戏,提出主题——声音,进而提出如何听到声音?如何保护耳朵?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使活动环环紧扣,过渡自然。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被吸引过来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自然成为幼儿要提出的问题。在解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难点时,我通过让幼儿自己摸着自己的脖子声带处,想让幼儿通过感受说话声音产生的振动而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可能由于幼儿摸声带位置不对,以及幼儿年龄小,声带薄等客观原因,幼儿没有按照我的预想将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产生的这一结果说出来,于是我就及时进行调整,告知幼儿声音是通过声带振动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0c58da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