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历程

2022-06-06 23:2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历程》,欢迎阅读!
天文学,历程,我国,研究

论我国天文学研究的历程

要: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我国对天文方面的观测、记录和研究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

了。到战国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的体系。而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大概是从鸦片战争时开始的。

关键词: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 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我国对天文方面的观测、记录和研究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到战国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大致可分为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历法这三个方面。

在天象观测方面,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对于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且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科学价值。例如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墓内发现的一幅彗星图,被命名为《天文气象杂占》,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彗星图。

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用来度量日影长短。此外,西汉的落下闳改制了浑仪,这种我国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主要仪器,几乎历代都有改进。东汉的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为动力的浑象。元代的郭守敬先后创制和改进了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历法与天文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 5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阴阳历》,西周时期,天文学家用圭、表测量日影,确定冬至、夏至和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来指导农牧业生产。唐代时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经过数年的测量后制定了中国历史


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大衍历》,还有北宋时期的《十二气节历》,元朝郭守敬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创见,编订了中国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废除了上元积年的日法,创立了招差法,孤矢割圆术,精确而圆满地解决了古历中定朔、闺月安排,二十四节气安排,预推日、月食日期、时刻和见食情的四个主要问题。公元1912年,中国开始使用公历,但同时使用农历,即《时宪历》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主要还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需要所决定的,观测仔细和记录精准的星象,一方面是为了有利于作物的种植,满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例如农事的指针岁星,木星在中国古代叫岁星,这颗行星对于农耕社会的人民非常重要,它的位置常常指示了旱涝、丰馑。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中央集权的政治的影响,天文观测同时也被赋予了占卜、通神的意义,而且因为有官府支持,古代天文学也得以迅速的发展,不过也正因如此,为了避免“天下大乱,人神混杂”的发生,历代王朝对民间“私习天文”都有严厉的禁令。

所以,中国古代天文学虽然有很大的成就,但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观测研究多局限在较浅的层面,因为技术设备和社会环境等原因而没法进一步深入。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出版,标志着欧洲近代天文学的开端。但直到二百多年后,才有人把哥白尼的学说传入中国。即《坤舆全图》,肯定了哥白尼学说是惟一正确的理论,并介绍了开普勒定律和地球为椭球体的事实。过中国人民真正了解哥白尼学说的伟大意义和近代天文学的面貌,则是在1859年李善兰与英国伟烈亚力合译《谈天》(即《天文学纲要》)以后。所以,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大概是从鸦片战争时开始的。

近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古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精密仪器和昂贵的设备。些基本的物质条件,非一般学者个人所能置备。作为封建官僚机构的钦天监,对接受新思想和引进新技术毫无兴趣。因此,近代天文学知识传入的初期,基本只是为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在天文学的研究上却并未发挥作用。

最先在中国设立近代天文机构的是帝国主义列强。1873年,法国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天文台,1900年,在佘山建立了另一个天文台。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台湾,在台北建立测候所。1900年德国在青岛设立气象天测所。这些机


构都是列强侵华的工具,主要是为他们的军舰在中国沿海活动提供情报。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于1912年起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当时的北洋政府将钦天监更名为中央观象台,但中央观象台的工作只是编日历和编《观象岁书》。知道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发展,中国天文学界才开始活跃起来。19221030,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接管了原有的各天文机构,进行了各种调整和充实。几十年来,中国从无到有地建立了射电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学高能天体物理学以及空间天文学等学科,填补了天文年历编算、天文仪器制造等空白。组织起自己的时间服务系统、纬度和极移服务系统,在诸如世界时测定、光电等高仪制造、人造卫星轨道计算、恒星和太阳的观测与理论、某些理论和高能天体物理学的课题以及天文学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不少重要的成果。还发展了载人航天技术,以及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以及运行任务的顺利完成等等。

中国的近代天文学能在这几十年内有如此大的飞跃,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国际环境的改变,且加强了国内外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并且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天文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从人才培养、仪器设备研制、观测和理论研究到应用服务的较完整的体系,所以国家多年来对天文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天文学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但是在现代天文学发展过程中,却和国际上有较大差距,虽然中国的近代天文学在这几十年内有着很大的飞跃,但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着一定的距离。

想要缩小我国天文学研究与国际上的差距,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对普通大众的天文知识的普及,注重研究高精尖的仪器和设备,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在合作中求发展。同时也需要保持自己国家的特点,还需要有一些特别精通的领域,这样便有了一定的筹码,更能吸引有着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的合作,通过交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促进双方的发展,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5146addd36a32d727581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