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重点

2023-03-16 00:2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健康教育重点》,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重点

名词解释:

1.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

2.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是指一切能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环境支持的综合体。环境指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支持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发展等各个系统。

3.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相关行为和危害健康相关行为。 简答:(看分答题,几分就答几点)

一: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健康促进的关系?(如果分比较多才答涵义) 涵义:卫生宣教——单纯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是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

健康教育——行为矫正;通过提供知识、技能、服务、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健康促进的策略之一。 健康促进——行为、环境矫正;教育组织、法律和经济学手段,干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以促进健康。体现了综合的干预策略。

关系:1.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仍可称为卫生宣教。

2.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促进战略思想为指导,健康教育欲改善人们的行为需要得到健康促进的支持。

3.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战略中最活跃、最具有推动作用的具体工作部门。 4.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者是一种递进包含关系。

二:促进健康的行为:1.日常健康行为。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3.避免不良嗜好行为。4.预警行为。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行为。

危害健康的行为:1.不良生活方式2.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行为模式、C型行为模式)3.良疾病行为4.违规行为

三:健康教育诊断的基本思路(格林模式步骤)1.社会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生态诊断5.管理与政策诊断6.执行/过程评价7.近期效果评价8.中期效果评价9.结局评价

1.四:健康促进五领域(5策略)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三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核心策略:社会动员

论述: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1.知信行模式:内容: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知,掌握和理解新的信息,客观的证据等,动摇或消除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念,树立新的目标,培养新的技能。信,在学习和知识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信念并转化为相应的态度,随之影响其行动。行,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诸行动,促成有利健康的行为生成。步骤: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局限性:传播健康信息给对象,可以改变其信念和态度,并进而改变其行为。但在知信行模式的假定中缺少对对象需求,行为条件和行为场景的考虑。此外,在实际工作中知信行模式也难以指导对对象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例:

1.如何根据格林模式,分析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烟干预措施。 倾向因素:通过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包括吸烟可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肺癌等相关疾病。


认识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包括对胎儿、儿童健康地影响。 火灾所致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确信吸烟的真正危害,积极参与控烟工作。

促成因素:组织上,建立学校控烟领导小组,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 政策上,制定禁止在校内吸烟的政策;张贴禁烟标志。 资源上,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展控烟活动。

强化因素:学校各级领导、亲属、吸烟者同学、党团组织、工会及相关群众性团体对禁烟工作的支持。实施奖惩制度。

2.请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分析人们采纳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对疾病威胁的认知

1)对艾滋病易感性的认知,即认识到所有人群,不管年龄、性别,均对艾滋病毒易感; 2)对艾滋病严重性的认识,即认识到艾滋病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将对社会、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二)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 性传播途径方面:通过禁欲,忠诚,安全套的使用,这些行为都可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血液途径方面:通过尽量减少输血和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等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母婴传播方面:HIV感染的阳性妇女避免怀孕等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2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 高危人群要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比较困难,这一点会阻止其采纳健康行为。

(三)自我效能 人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从而预防艾滋病,才会采纳健康行为。

(四)提示因素 通过大众媒介对艾滋病的知识进行宣传,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医生建议其采取健康行为,或者其他朋友有患艾滋病的都是提示因素,该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五)社会人口学因素 不同年龄、性别、个体特征的采纳行为的可能性不同,一般情况下,具有艾滋病基本卫生保健的人更容易采纳健康行为。

3.神经管畸形是我过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先天畸形。目前研究认为在怀孕3个月到怀孕后期3个月,每日补充叶酸0.4~0.6毫克,可以有效降低胎儿伸进管缺陷发生率。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形象孕妇使用叶酸此行为的因素。 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1)对神经管畸形威胁的认知,包括对神经管畸形易感性的认知和对神经管畸形严重性的认知。当个体相信对神经管畸形有易感性、神经管畸形具有易感性,个体才能感到疾病对自身的威胁,进而才可能采取健康行为。

2)对服用叶酸行为的益处和障碍的认知,如孕妇相信在孕期口服叶酸确实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并能坚持按时服用。

3)社会人口学因素,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的孕妇采纳服用叶酸行为的可能性不同。

4)提示因素是指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大众媒介对叶酸的宣传,医生建议服用叶酸等。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4.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母乳喂养时自我效能的作用。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成功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87b49df18583d0486459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