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

2022-03-23 10:0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欢迎阅读!
幼小,课堂教学,衔接,语文,策略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

摘要: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尽快的适应学校环境和教学组织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重要正确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1]为学生搭建温馨、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互助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让学生在被关注、被体贴、被赏识、被尊重中提升综合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课堂教学;幼小衔接;问题;语文

前言:语文教师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小学生在初入小学后的幼小衔接的现状,反思语文教师在有效衔接工作中的问题,为小学语文教师优化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

一、一年级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现状及表现 (一)缺乏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

学校和语文教师对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科学制定制度化的策略,在教学中缺乏幼小衔接意识。语文教师在常规的教学中[2]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日常教学,在教学中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而忽略对有效衔接工作的分析和研究。语文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缺乏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很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跟其他教师很少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讨论交流活动,因此,造成幼小衔接工作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

(二)一年级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

一年级的小学生规则意识缺失,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随意性较强,常常打断教师的讲话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上随意走动自律性差,在课堂进行中要求上厕所,要求解决各种个人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低年级的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正确,在语文练习中常常东倒西歪,写出的字体歪歪扭扭,无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识字、练字学习。小学生在各种不良的课堂学习习惯下容易分散课堂注意力,降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稳定,小学生一时无法适应从做游戏学习语文转变为在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下进行课程学习,因此,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识不强烈的现象。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依赖性较强,需要依靠教师的监督进行被动学习。

(三)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课程标准目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话、[3]口语交际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具体的学情出发,会降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想要进行交流和谈话,主动去阅读和写话能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一)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幼儿园教学时间较短,一般都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课堂上学生较为自由和


散漫,因此,语文教师要合理的分配小学语文课堂4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遵守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丰富的课游戏以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师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布置色彩艳丽,生动立体的教室墙,打破语文课堂严肃、刻板的环境,让学生们跟周围的教室环境进行互动,让学生逐渐适应小学语文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引用积极心理效应,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寻找契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赞扬和鼓励,逐渐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引导学生感觉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模仿性表演,让学生们在认识鸡、马、牛、羊、鱼等教学中,让学生们在头上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模仿小动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才艺的展示,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们在愉快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二)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

初入小学课堂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扰,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持续的注意力,让学生们乐学、爱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打破循规蹈矩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体验感。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喜好将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的内容,让幼儿参与到知识的生成中。例如,语文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们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片,让学生们自然的进入生动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们们将汉字知识编写成有趣的猜谜游戏,让学生们在猜一猜想一想中掌握识字。 (三)生活化教育紧贴小学生生活

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将课堂所学的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从而适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语文[4]对生活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施教能让学生们在熟悉的事物中理解汉字,让学生们对汉字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例如,在让学生认识等这类较为抽象的汉字时,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尖尖的圆珠笔笔尖,让学生们观看图钉的构造。在让让学生们认识字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毛笔,让学生拆解汉字理解毛和竹字头构成的字。语文教师在汉字教学中也可以用生动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们认识汉字。例如,让学生们认识提、挑、扛、扫等汉字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们走到讲台上做出一系列生活化的动作,让学生们区分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在感性认识中认识汉字。

结语:正所谓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针对一年级小学进行语文教学中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将枯燥、抽象的汉字、拼音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生活化教育、赏识教育、情景教学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鼓励中逐渐增加自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工作探究[J]. 景凤龙.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8)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的运用研究[J]. 傅莲花.中华少年.2019(11)


[3]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J]. 徐香春.湖北农机化.2020(07) [4]让幼儿在幼小衔接中顺利过渡[J]. 袁宇俊.青年教师.2007(0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98d823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