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3-04-30 17:06: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提问,语文,策略,有效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实现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对话的质量和效率。从学生的角度讲,能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从教师的角度讲,能帮助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控制课堂教学,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广大教师为了避免“满堂灌”,广泛使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可是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一)提问的目标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课堂环节松懈,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较差。(二)提问的质量低而偏。有的教师提问, 答案即在问题之中,无须学生回答,缺乏启发性;有的提问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信口说出缺乏设计;有的问题本身矛盾,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三)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浪费了不少时间。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本文就如何运用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策略之一:提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一般来说,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提问,是课堂有效提问的首选。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教师一般以预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问题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领会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钻研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而准确地确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设计出问题,并在课上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它展开对话。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由此引导学生去认真研读教材,教师在学生交流回答中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到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社会意义,明白了孔乙己在当时社会中可有可无的地位,从而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另一位特级教师余映潮则倡导“主问题”引导学习的策略。主张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两个主问题来总摄全篇的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学习《曹刿论战》一文,扣住“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发问:鲁庄公的“鄙”体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体现在哪里?这一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把握详略安排,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策略之二:调控课堂提问的梯度

要掌握提问的分寸,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提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既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也不能太简单,让学生不需要动脑筋。问题提得太难,学生跟不上教师的引导,会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形成“冷场”的教学局面;提问太容易调动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会形成“松散”的教学环境。如何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如何掌握提问的分寸?我对较难的问题采取铺垫提问法,使提问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问题的“本质”,即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跳起来摘桃子”。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篇幅很长,在帮助学生阅读上,我采用了梯形设计提问: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三是打死镇关西之后,鲁提辖是如何做的?四是请分析鲁提辖性格的特点。如此提问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把握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对鲁提辖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的分析。通过梯形提问,层层设疑,步步追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既有深浅难易之别又激励了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互相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层层深入地把学生引向知识深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善问者如攻坚木,其先易难,后其节目。”(《学记》)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策略之三:调控课堂提问的频率

显而易见,“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往往被人们理解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例如,在教学《竹影》中,两位教师设计的目标都是: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其中一位教师设计的问题是:1、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2、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而另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1、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2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在文中划出,并朗读欣赏)3、文中的父亲是以什么形象出现的?4、孩子们画的竹影是艺术品吗?它美吗?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5、怎么画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呢?6这一幅朱竹是艺术品吗?7出示的两幅画哪一幅更象竹子?哪一幅是中国画?8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吗?第二位老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琐细直白,提问过于频繁,虽然对一些差生有提示作用,但没有思考的价值,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多学生的思考会失去连续性,不利于他们整体思维的养成,阻碍了他们自学能力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69a18c7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