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创新

2022-10-23 06:40: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创新》,欢迎阅读!
制图,课程,创新,教学,机械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创新

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及应用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践技能。要达到上述目的,重要的是实施创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未来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创新型人才。

机械制图教学创新学生主体意识一、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专业课教学必须与时代相适应,专业课教学创新是时代的召唤。当前,一些学校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二是方式方法单一、陈旧,仍延用模具加挂图的传统教学方式;三是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结合需求和生产实际较少。上述弊端直接影响了《机械制图》课教学质量提高,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亟待进行教学改革,不改革创新就会使职业教育走进“死胡同”。 二、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教学创新的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达成这样的目标,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创新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以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为重点;轻能力、情感、创新等内容;(2)教学设计上,以研究教材为主,以知识结构为重点;(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不难看出,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缺乏主动性。

(二)树立学生的主体观意识


只有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后,方可破除,它需要教师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其一,是把学生看成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如果教学活动中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学习,就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其二,应清醒地看到,长期以来,学生都把自己放在被动位置,习惯老师讲,被动接受。因此,转变观念,仍要教师的培养和引导,这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三)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性应包括“情感性”“激励性”“导学性”三个方面:(1)情感性和激励性。即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2)导学性。即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引导学生大胆设想、质疑,给予机会,参与师生双方活动,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和指导,适时对学生加以诱导,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创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第一,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要精心设计,别出心裁,令学生感到新奇独特、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第三,因人施教,实行分层教学。近年来入学的职校生,课成绩差距很大。让这些学生同一班级按同一要求上课,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分层教学,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高一些,让他们“吃饱”;基础一般的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让它们“吃好”;基础差的学生降低难度要求,让他们“吃够”考试采用不同难度的试卷,合格者获得不同的分数,这样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a82cd4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