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二篇(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22-12-19 08:3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津市静海区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二篇(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天津市,海区,上册,课时,人教

散文二篇

主备人



散文二篇

备课人



总课时

34课时

了解散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魅力 体会作者言简意赅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领略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让学生们学会珍惜生命,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字里行间所传达的真诚和睿智,获得思想的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迪。

领略两位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见解







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写作背景:《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通读课文,请问答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表现出了作者对一生中的三大追求执着坚定的信念。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



反馈调整

导入 新课

新课 学习

1


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认为,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分层阐述,条理清晰。 2.用词准确,饱含深情。

例如,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以上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当堂 训练 总结 巩固



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为题,写一篇随笔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bbdb4c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