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迷梦探佚4.5:《荆钗记》《钗钏记》《牡丹亭》,影射黛玉死而复生

2022-08-18 14:0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迷梦探佚4.5:《荆钗记》《钗钏记》《牡丹亭》,影射黛玉死而复生》,欢迎阅读!
荆钗记,黛玉,牡丹亭,死而复生,迷梦

红楼迷梦续补探佚4.5:

《荆钗记》《钗钏记》《牡丹亭》,影射林黛玉死而复生



无独有偶,元妃省亲时,曾由龄官带出一部与《荆钗记》十分雷同的戏《钗钏记》第二十回: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类,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龄官极好,再作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

《相约》《相骂》乃是清初才子佳人戏曲《钗钏记》里的两出。在这段话后面,戚序本有脂砚斋夹批曰:“《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龄官眉目与黛玉相似,性格也是一般的多愁善感,恃才傲物。若说《钗钏记》隐后文风月,由龄官带出,可知多半与黛玉相关。

再看《钗钏记》内容: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先前有婚约。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便有悔婚之意,欲将女儿改嫁枢密使魏国相。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命丫环云香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夜前来史家花园,以便赠金,用作聘礼。皇甫吟有一好友,名叫韩时忠,听得皇甫吟讲史家悔婚、碧桃相约之事,顿起歹念,在八月十五冒名前去赴约,骗得金钗、金钏、银两等。史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吟前来迎娶,又遣云香前去皇甫家,与皇甫吟母亲发生争执,大吵一场。史碧桃听到云香回报,感到希望破灭,便题诗于白汗衫,投江自尽。幸得御史张所救起,收为义女。皇甫吟后上京应试,进士及第。皇甫吟去李若水府上叩谢师恩,恰巧御使张所也来拜访。张所为试探皇甫吟态度,劝他再娶。皇甫吟矢志决不再娶。张所设计将皇甫吟得史直所赠钗钏带回家,让义女辨认。碧桃认出这钗钏正是家中旧物。张所乃将皇甫吟的情况告诉碧桃。于是两人终于成亲。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贾蔷呈上戏目,元妃所选的四出戏旁边的脂批是:“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原文如下: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按:《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舞台本称《离魂》。)

《牡丹亭》故事梗概: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一日,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梦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醒来后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渐渐地思恋成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其父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住进梅花庵中,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爱缠绵。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生,俩人随即做成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得中状元。皇帝于是下旨让这父女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

《红楼梦》里在影射林黛玉命运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荆钗记》《钗钏记》《牡丹亭》这三部剧,这三部剧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女主角死而复生了。但也有


区别,前两部里男女主角因小人插足,家长逼婚,女主角宁死不从投水自尽,却幸运获救,得贵人相助,最后都是迎来大团圆结局。后一部女主角因情而死,但后来被爱人的真情感动又活过来了,最后与自己的梦中情人终成眷属。

据此推测《红楼梦》剧情发展,宝黛恋的经历,都会出现与以上三部剧中类似的元素,例如男女主角相爱、出现第三者、家长逼婚、产生误会、宁死不从、获救重生、贵人相助等。但是会更改这些才子佳人小说中惯有的不合理的地方,如:第三者未必是小人,贵人的相助未必会那么巧合,也不会无缘无故,最后的结局也不一定男女成亲,而是劳燕分飞阴阳两隔。但男女主角最终能冰释前嫌痴情不改,才是《红楼梦》另类的大团圆结局。

这三部剧里同时出现女主角死而复生的情节,绝非巧合。似乎强烈暗示红楼梦剧情的发展,女主角林黛玉也曾经死而复生。在《荆钗记》与《钗钏记》这两部剧里,女主角钱玉莲与史碧桃都不约而同地投水自尽了,但又幸运获救。但是里面的男主角王十朋与皇甫吟当时都误以为爱人已死而悲痛不已。这样类似的桥段,红楼梦也可能会有。其实程高本后四十回就有相关反映,如当宝玉被人告知黛玉已死,悲痛欲绝,病情几度加重,最后竟而寻机离家出走。

程高续本第一百零四回://宝玉道:“我不信。既是他这么念我,为什么临死把诗稿烧了,不留给我作个纪念?又听见说天上有音乐响,必是他成了神或是登了仙去。我虽见过了棺材,到底不知道棺材里有他没有。”袭人道:“你这话益发糊涂了,怎么一个人不死就搁上一个空棺材当死了人呢。”宝玉道:“不是嗄!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好姐姐,你倒底叫了紫鹃来。”//

在这一段里,因有人告知贾宝玉林黛玉登了仙去,贾宝玉于是怀疑潇湘馆的棺材里并没有林黛玉。这时袭人却紧张地说:“怎么一个人不死就搁上一个空棺材当死了人呢。”似乎说明程高二人在篡改脂本前,原来的剧情就是林黛玉当时并没有死,贾府拿一副空棺材欺骗贾宝玉,说黛玉已死。

这样的推测并非凭空想象,因为不是孤证。程高续本第九十九回: 凤姐道:“明儿宝玉圆了房,亲家太太抱了外孙子,那时侯不更是笑话儿了么。”贾母笑道:“猴儿,我在这里同着姨太太想你林妹妹,你来怄个笑儿还罢了,怎么臊起皮来了。你不叫我们想你林妹妹,你不用太高兴了,你林妹妹恨你,将来不要独自一个到园里去,隄防他拉着你不依。”凤姐笑道:“他倒不怨我。他临死咬牙切齿倒恨着宝玉呢。”贾母薛姨妈听着,还道是顽话儿,也不理会,便道:“你别胡拉扯了。你去叫外头挑个很好的日子给你宝兄弟圆了房儿罢。”凤姐去了,择了吉日,重新摆酒唱戏请亲友。这不在话下。

从这一段我可以看出两个问题。首先,宝玉宝钗已经是拜了天地送入洞房了的,什么时候同房都不需要再昭告世人,贾府还要专门挑个好日子给他们举办个圆房仪式,这不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贾宝玉不肯碰他的新婚妻子,这对夫妻一直没有夫妻生活,感情大大有问题吗?这样摆酒唱戏请亲友举办圆房仪式,贾府以及薛家丢得起这个脸吗?其次,黛玉死后尸骨未寒,凤姐居然当着贾母的面与贾母共同取笑黛玉因爱恋宝玉而死,至死不原谅宝玉。不说凤姐晶莹剔透的人儿,她怎么会糊涂到要当面去揭贾母的这个疮疤?贾母本人也居然对王熙凤说你林妹妹恨你这样的话来一起取笑王熙凤献出掉包计破坏宝黛婚恋导致黛玉之死。要知道黛玉可是贾母女儿贾敏的遗孤,黛玉生平未做过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母有什么理由对自己的亲外孙女这么无情?她这么做对得起她曾经最爱的死去的女儿?


唯一的解释,高鹗篡续本篡改前的原著的剧情,这一段不是说的宝玉宝钗圆房,而是说的黛玉嫁北静王之后,会有个圆房仪式,因为之前黛玉出嫁北静王时,宝黛大闹婚礼,这个婚礼没有办下去。贾府为逼林黛玉嫁北静王,让宝玉娶了宝钗,黛玉病倒,适逢贾府被抄,情况混乱,北静王将昏迷中的林黛玉接进了北静府养病。黛玉怨恨宝玉的无情,所以才有可能接受北静王的示好,嫁给北静王。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需要有个圆房仪式。之后贾府在北静王的庇护下转危为安。北静王与林黛玉圆房,贾府需要派代表前去祝贺,凤姐为了讨好老太太自告奋勇地前往,贾母才会说“你林妹妹恨你。”这样的话来取笑她,这样凤姐回答“他倒不怨我,他临去咬牙切齿倒恨着宝玉呢。”来凑趣,才是更合乎情理的。

第七十回,大观园众人放风筝,黛玉放的一个风筝遇到强风,她不舍得将其放走,紫鹃给她作了决断,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

黛玉的风筝在遇到强风时放走,飞的很高,展眼不见。影射的是黛玉的婚姻是遭遇到不可抗力而嫁给了身份较高之人,并曾经获得旁人不能企及的很高的地位。黛玉风筝放走时,贾府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表明黛玉的婚后生活点滴传回贾府,众人都是仰望艳羡,而且是觉得十分轻松有趣的心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be4b6d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