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略过的五四新诗

2023-01-03 15:1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可略过的五四新诗》,欢迎阅读!
新诗,略过,不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可略过的五四新诗

作者:丁宗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年第09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三千年来,穿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文化高峰,灵秀的中国人积淀下优秀的诗歌传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诗坛也发生了质的变革,出现了以白话为载体,以弘扬德先生赛先生为旗帜的新兴诗歌运动。它吹响了那狂飙突进的崭新时代的号角,唤醒了那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由的性灵,开创了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也使中国诗学、诗歌美学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五四新诗脱胎于旧体诗,它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形式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民歌和白话文的基础上受到白话小说和外国诗歌的启发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刘半农说,“白话诗是古已有之’,最明显的如唐朝的王焚志和寒山、拾得所做的诗,都是道地的白话。新诗虽然从古典诗歌脱胎出来后受到外国诗歌的影响,但我们并觉察不到有多重西味”,新诗的民族性并没有暗淡下来。

.五四新诗撒播性灵的种子,奏出时代的强音

新诗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发生的,是在启蒙救亡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个大背景、大环境中运行、发展的。新诗走出了书斋,走出个人自我玩味的象牙塔而面向生活,将表现心灵与反映现实统一起来,将审美功能同启蒙救亡的功能统一起来,唤醒了那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由的性灵。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五四时代呼唤的女神。郭沫若感到个人的郁结,民族的郁结,在这时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那种天狗式的绝唱,“凤凰涅槃似的再生,“炉中燃烧般的感情……一个个形象感人的博大隐喻,凸现着思想解放和人的觉醒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闻一多先生1925年留美回国,看到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于,赤诚爱心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一句话》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创造了人类自由性灵所依恋的康桥世界“——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康河的柔波这一意味弥深的音乐境界,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朱湘的《采莲曲》中微风拂柳,荷叶映翠,夕阳西下,金波粼粼……“荷花呀人样妖娆”,妖娆的荷花一般的人儿和人一般妖娆的荷花呼应,采莲女的娇羞和天上人间的美景叠影,典雅清纯的东方少女和幽远雅致的乐声歌声交融。花香伴着衣香,浆声和着歌声,构成了一幅平和、宁静、安详的图画,创造出一种闪光欲滴的奇丽境界。这境界就是朱湘的心声——他向往着采莲女的谙世事与世无争

诗歌是创作主体最真挚、最原始、最冲动的感情的抒发。五四优秀新诗表现性情,追求灵,是身逢变革之世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给予我们崇高的精神启迪!

.五四新诗融合传统诗理,创造优美形式

五四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新诗倡导者们在打破了旧诗的囿制后,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还将新诗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基点契合起来,提出新的诗论。如胡适、刘半农、康白情等都认为新诗要有自然的平仄、用韵等,不自觉的把传统诗论转化成新诗的审美标准,并以这种契合点来生产现代新诗。

刘半农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运用比兴等。《教我如何不想她》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而胡适则向宋诗学习,如《蝴蝶》、《赠朱经农》等,显得清新自然。

戴望舒的前期代表作《雨巷》,将法国早期象征派诗人魏尔伦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意象的朦胧性与我国晚唐的婉约词风相融合,使中国旧诗风发生了现代意义的创造性转化。叶圣陶称赞《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五四新诗以现代的方式承接了中国传统中的忧患意识,再写屈原、杜甫没有完成的诗。诗人臧克家曾说新诗旧诗我都爱”,展示了反思之后臻于完善的诗学观。但新诗在语文教材中长期以来一直不受重视。多年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很少选新诗。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新诗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过七八首,语文教材对新诗史上的众多流派,以及很重要、很有影响、受到读者喜爱的诗人是有些漠视的。古代诗歌在今天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古代诗歌毕竟离我们太远了,它的表现方式和情感方式跟现代人不一样。新诗表现的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所以相对来说它跟学生比较容易贴近,那种健康的,体现心灵美、语言美的新诗,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作用、感悟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别的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丁宗林,教师,现居湖北丹江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3fecd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