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挫折 树立自信人生

2022-03-25 06:01: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确面对挫折 树立自信人生》,欢迎阅读!
挫折,树立,自信,正确,面对

正确面对挫折 树立自信人生

杜骏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在追求达到特定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相同的挫折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不同,有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经得起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甚至走上消极轻生的道路。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一些事例:

事例一:

A同学性格温和,学习比较刻苦,她的中考数学成绩在我班处于上游,但是在第一次月考中数学没有及格,同时也导致她在年级中的名次一落千丈,为班主任第一次就月考成绩找她谈话,帮助她分析月考成绩,查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次谈话下来给我感觉小A还是比较乐观的,当谈到她的数学成绩时,他很有信心的告诉我下次一定要考到80分以上,我也对她进行加油鼓劲。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小A在期中考试中数学成绩仍然没有及格,但从年级整体上来看小A数学成绩以经处于中上游了,因为此次数学考试相对比较难,很多同学也不及格,平均分也较低,当我找到小A本想对她进行安慰和鼓励的时候,A已是有点出头丧气,当问及这次数学考试是否是发挥失常时,小A却告诉我她听说高中数学不比初中,不仅要努力而且要智商,她的反应能力本来就慢,初中靠的是死读书,现在只求数学及格。两个月前的信誓旦旦和两个月后的自暴自弃形成鲜明对比,着实让我非常吃惊。

事例二:

B同学是我班的文艺委员,平常时候的主题班会都由她和班长两人一起负责。本学期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对视导年级的主题班会进行公开观摩,为此,我要求小B丰富主题班会内容,比如排练小品、组织朗诵、制作多媒体课件,希望她和其他班干部通力协作,动员班级同学投身主题班会的设计准备。小B工作非常认真,多各项工作进行分工,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暴露出来,有些同学互相推诿,不想为主题班会出力,演小品说不会,诗朗诵说喉咙疼,做PPT说没时间,一时间小B觉得非常无助,终于哭红着眼跑到我跟前想要“辞职”

最近,还有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的中、小学生想到的是找家长或老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等等。

此外,众多的报刊杂志上也常常登载某优等生因一次考试失利而轻生,某学生承受不了老师的一次批评而离家出走的事件。

上面这些真实的事例和数据表明,现在不少学生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震惊之余,人们不能不认识到培养青少年增强自信心,摆脱脆弱的心灵,勇敢地面对挫折是何等重要。一些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等也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特点是冲动性强,阅历比较欠缺,心理的承受力较差,当遇到挫折时选择面比较狭小,容易走极端。我国这几年在全国各地不断报道一些中学生因一个小小的挫折就选择死亡就是一个侧面的影射。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的教育大多来自学校,而在高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不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不仅学习负担重,



1


而且对于心理生理不断出现的变化也疑惑重重,陷入迷茫的状态,稍有不如意就有可能做出过激的行为。所以我认为在高中,学校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

从社会现实来看,现代物质生活舒适安逸,许多青少年在家都是“独苗苗”长辈厚爱,环境优裕,生活一帆风顺。他们的心灵往往是脆弱的,经不起小小的风浪。有的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是虚心接受,而是发脾气,大哭不止,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在考试中失利,就会失去信心,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

所以我们要开展挫折教育让学生在挫折中懂得万事并非都如意,前进的道路不一定都是铺满鲜花的,随时可能有各种挫折和失败阻碍你的前进,必须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去应付一切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挫折。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课堂,渗透挫折教育

把挫折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提高抗挫能力。现在的高中学校都开设了多种课程,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挫折教育的渗透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学校应该做出统一部署,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并将其作为一项工作长抓坚持不懈。通过学科教学进行挫折教育潜移默化的。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家的发明故事进行教育。如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再如牛顿、莱布尼茨推理极限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的道理;历史教学中则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的经历,如戚继光抗击倭寇,如邓小平“三起三落”,如罗斯福的生平等使学生从中悟出“自古英雄多磨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等等。

在各科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作到钻研教材,认真选材,就一定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树立榜样,增强抗挫信心 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的影响。给学生树立不畏困难、战胜挫折的榜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勇敢面对挫折的信心,还可以向学生揭示这样的道理:对任何成功者不应仅仅羡慕而更应敬佩和学习,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断进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述一些战胜挫折的中外名人、著名英雄模范人物以及身边同学的榜样,希望学生以这些人物作榜样,不畏挫折。比如,我在班会课上曾经向学生介绍少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洪战辉的先进事迹,播放了视频,在学生中引起了前列反响,在周记中很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感想,而且都集中在如何面对挫折,克服挫折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强化挫折教育 古人说:“没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这些都说明磨练能造就人才。然而,今天的孩子很少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练,如不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很难适应艰苦复杂的局面。教师要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经历挫折和失败。如让学生在困难情况下去完成一个任务,或组织一些带有困难性质的活动等等,从中培养学生坚强勇敢、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对于在考试中受到挫折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的不是安慰,而是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举出许多经过挫折得到



2


成功的例子,告诉他们“眼泪是弱者的表现”“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引导学生走出困境,重扬信心的风帆。又如围绕自然环境挫折、社会环境挫折、个体需要挫折,设计诸如“如果我是地震中的灾民”“假如你的爸爸下岗”“假如你受到了委屈”等情境,让学生讨论,促使学生增强适应挫折的心理准备,增强耐挫能力。

四、家校联系,共同督促培养

学校作为教育青少年的主阵地,进行挫折教育当然首当其冲。然而,青少年不仅是学生,同时也是家庭的一分子,社会的一个公民。在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接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思想的冲击。所以,学校应联合家庭、社会、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家长在学生犯错误时,应正确地给以指导,同时应给孩子设置挫折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社会有利资源,例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戒毒所等场所对学生进行正反面教育,了解一个人的成功,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挫折,都只是为成功付出的一点汗水,一份艰辛,一种考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学校教育能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就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教育效应,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往往是父母对挫折的缩影和折射,“言教重于身教”。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要改变孩子的依赖性,让他在各种活动中亲自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作自己的努力。

当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并非只有上述四种方法,我认为学校还可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答心理问题,通过学校或年级组织的团队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艰辛,还可通过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社会竞争的激烈,认识到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并不是可怕的,重要的是看你怎样面对挫折。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使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自信人生,努力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健康人格和较强的适应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518e43a76e58fafbb003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