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

2023-02-15 23:39: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人心,教学设计,温暖

9《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人物通讯原载19771224日《北京日报》报道的人物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张秉贵,他热情服务,像一团火一样服务群众。文章以生动、鲜活的事例,展示他热心服务群众态度。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商品和服务方式也在更新,但那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从未熄灭,如今愈发明亮。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

2.分析体会张秉贵的良好服务态度的具体表现。 3.赏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难点】

1.张秉贵良好服务态度的具体表现 2.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88年,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上的百货大楼门前举行了一个铜像落成揭幕仪式。铜像的黑色大理石基座的正面镌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的镏金大字:“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这个头像是不是高官显贵,也不是名人大家,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此后,王府井百货每一家新的分店开业,最为隆重的仪式就是由集团领导将象征“一团火”精神的服务火炬交给当地管理团队,从第一家分店开业到现在从未间断。张秉贵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我们来学课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来了解一下。

二、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

三、必备知识 1.写作背景

1918年,张秉贵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寒家庭,10岁就开始打工谋生,17岁又到北京东单一家杂货商店“德昌厚”做了学徒,经历过苦难。新中国的成立让张秉贵感受到了新的希望。他积极参加工会组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1955年,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百货大楼在王府井开业,已经36岁的张秉贵由于有丰富的经验被破格录取,从此开启了30多年的柜台生涯。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王府井百货大楼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糖果柜台前经常排起长队。为了缩短顾客等待的时间,张秉贵反复研究售货的各个环节,练就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活。他还仔细研究总结顾客心理,发明了“接一、问二、联三”的售货方法。在热情接待第一位顾客时,不但与第二位顾客打招呼问好,还用微笑及眼神同第三位顾客沟通联系,使排队的顾客感受到售货员服务的热情。

2.基础梳理

词语释义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亲近。

和颜悦色:和蔼的脸色,喜悦的表情,形容人态度和蔼可亲。 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任务一 梳理本文内容

【活动1】通读课文,归纳一下全文主要写了那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6,正面叙述张秉贵的热情服务。


第二部分(7-14,写张秉贵遇到不讲理的顾客时的服务态度和家里孩子生病时的工作态度。 第三部分(15-18,写张秉贵的成长道路。在解放前后的不同境遇,使他充分认识到新中国翻身做主人的美好,决心做好本职工作报答党的恩情;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张秉贵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钻研,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部分(19-20)写张秉贵的的事迹广为传颂,得到人群众的普遍赞誉。

任务二 分析文章内容

【活动2】通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的张秉贵的有关事迹,分析张秉贵良好的服务态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很有精神,动作迅速、待客热情。他拿糖,一抓就准,卖得很快,态度热情,让人心里暖呼呼的。

2)主动、周到、耐心。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还没轮到她买,孩子哭闹,张秉贵就先给了小孩一块糖吃着,轮到她的时候再算账,并且还用小纸袋装几块糖让小孩在路上吃,考虑的比做妈妈的还周到。一位着急赶火车的外地顾客来买糖,张秉贵从他的表情判断他有急事,就主动问他是不是着急,并在征得前面的顾客同意后,先为他服务。

3)工作二十二年,从未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和蔼可亲。遇到不讲理的顾客,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自己家里有不顺心的事,他尽力克制自己,像往常一样热情接待顾客。

4)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用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

【活动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张秉贵热情周到的服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新中国成立后,他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旧社会他受尽资本家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决心做好本职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在他认为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怠慢了买的少的顾客的时候,党支书找他谈心,告诉他“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他深受触动,及时端正了自己的服务态度。

2)顾客的尊敬和爱戴,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好的决心。一位生病的女顾客,希望买含糖分少的点心,张秉贵耐心给她介绍各种糕点的味道,并帮她挑选了两种合适的点心,顾客很感激,过了几天,带来家乡的大枣和梨感谢他。还有一次,他到东风市场一家饭馆吃夜宵,因为顾客满座了,他买了一盘炒面在店里站着吃,饭馆的大师傅,认识他,到他那买过糖果,知道他站了一天柜台很辛苦,主动给他送来了凳子让他坐下。想到他在旧社会受到顾客的欺凌,两相比较,他深深感到了新社会人民群众对他的尊重和友善,他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

3)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思想觉悟。张秉贵认为为顾客服务好,让顾客在工作岗位上心里热乎乎的,就能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也算他们售货员为革命事业做了一点贡献。 4)主动熟悉商品,钻研业务,当好顾客的参谋。公休日他到糖果厂参观,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下班后,他到医院,向医生学习营养知识;卖糖果时,他虚心向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品尝。他掌握了丰富的商品知识,成了顾客的好参谋。

任务三 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活动4】本文在写法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明确】1)选材典型

文章在记叙张秉贵的热情周到的服务时,没有干巴巴的说教,而是用典型的事例让人感受和领悟。如对抱孩子的女顾客的服务,对赶火车的外地顾客的服务等。写他不管遇到什么烦心事都能保持热情服务,写了两个事例,一个是顾客方面的,他对因孩子不听话而生气的女顾客的耐心作思想工作;一个是家庭方面,写他最心爱的唯一的女儿得了重病,他竭力克制自己的焦虑,一如既往地热情接待顾客。写他受到顾客的尊敬和爱戴,举了拿家乡的大枣和梨感谢他的女顾客和主动给他凳子坐的饭馆的大师傅的例子。这些事例都很典型,很有说服力。

2)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写新中国成立后,受到了足够的尊重,课文用来对比的手法。解放前,他10岁起就在资本金的工厂当童工,17岁当学徒,受尽剥削阶级的压迫和欺凌。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进百货大楼成了一名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7f7fc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