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大小多少教学反思

2023-12-31 14:0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识字7大小多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识字,反思,大小,多少,教学

《大小多少》教学反思

《大小多少》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由四小节组成。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儿歌,有四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教学重点为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和反犬旁和鸟字边两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一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本课的12个生字,采取自由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的方式,熟读课文,掌握生字。重点强调“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鸭子、杏子”中的“子”,要读轻声。在识字记忆中,充分引导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放手给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图文对照法、偏旁归类、事物归类、反义词。朗读指导。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先引导学生回顾《秋天》一课中“一”的不同变调,在尝试自己读一读“一”在数量词中不同读音,然后出示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读,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同桌互读、小组赛读、拍手伴读、接读句子。引导学生在朗读每段尾音时可稍微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2. 理解运用。了解量词的正确使用,是本课重点。常用量词“只”“个”“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运用中理解;“群”“堆”“颗”采取学生观察图片,直观感受词的适用对象。恰当运用图画和文字的对应关系。

3. 在指导学生背诵时,采取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背诵。先出示图画和部分文:一个( ),一个( ,一头( ,一只( ,学生看图补充背诵。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全班学生背诵效率显著提高。

二、成功之处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一年级学生学情,在本课重点——量词的正确使用上,学生观察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理解量词,教学效果显著。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 字词学习过程中,采取了自由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的形式,大部分学生字词掌


握准确、熟练,但仍有个别学生字音不准确。学生层次不一,在课上应着重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指名读,或许会更好。

2. 学习量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教具,如:一颗黄豆,一堆黄土,一颗葡萄,一个苹果。课上学生直观感受或许比看照片效果更好些,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生课前预习。我用火眼金睛找身边可用量词表示的实物,边指边说,如:手拿花朵说:“一束花”。然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式“我来编一编”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80876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