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2019年文档

2023-02-22 20:3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2019年文档》,欢迎阅读!
争抢,幼儿,现象,策略,玩具



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DOI

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6.01.196

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活动便是游戏,但是玩具争抢问题也随之产生。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时常看到,由于幼儿不善合作或者不会合作,导致出现为玩具而出现面红耳赤,加之孩子不能正确看待而赌气一个人玩,不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交流,这样对幼儿的自身发展和人际交流带来了消极后。如何引导幼儿解决争抢玩具的问题,学会真正地分享行为呢?如何让他们形成优良的思维和行为意识,从而在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于我们进步一去研究和探讨。

一、幼儿争抢玩具现象及原因分析 (一)幼儿争抢玩具的频率较高

幼儿的活动中游戏占据很大一部分,因此,孩子们接触玩具的机会也很多。所以争抢玩具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一天中的所有时间段,如餐前、离园前等。通过观察,我发现这种争抢不仅发生在各个时间段,而且就发生频率来说也是非常的高。由此可见,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当然,这种争抢的持续时间比不是很长,大凡都在3分钟之内。

(二)争抢过程中的大部分幼儿具有反抗者形象有些孩子不愿意与同伴分析请自己先拿到的玩具,在拿到玩具后将其占为己有。对其他孩子想要分享该玩具的想法和行为置之不理,采取忽略策略。而在教师干预后,这类孩子会消极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拿出多占的玩具,但是对于剩余的玩具的占有欲则更加剧烈,保护意识也会增强。

二、争抢玩具现象产生的主管和客观原因 (一)客观因素

1 / 3






客观因素主要有教师、环境、家庭和社会因素等。在幼儿园活动中,有些教师纯正传授孩子知识技能,缺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培养,这点尤其体现在孩子的交往能力和道德意识的培养上。

其次是幼儿园自身条件无限,缺乏充塞的玩具。再次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等方面不够重视。最后,社会有时候不能为孩子提供道德意识发展的优良的环境。

(二)主观因素

在我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争抢事件是由于孩子缺乏分享意识造成的。如很多孩子在拿到玩具后将其据为己有,不与其他同伴分享,虽然在教师的干预下被迫交出玩具,但这只是一种屈服于教师权威的外在干预,并非自身所愿,更不是发自内心。因此,在这类游戏过程中,不管分享与否,这类孩子都体会不到游戏所带来的真正喜悦,反而会产生不悦,甚至是仇恨情绪。合作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幼儿争抢行为的一项主管因素。在争抢现象之外,也有幼儿学会了合作。如在一次组装玩具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想要做得更好,就需要同别人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可以看出,主观原因引起的玩具争抢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幼儿争抢玩具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观察,我发现大部分解决方法就是增强玩具的数量,如果仍然出现争抢现象,则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训话式教育

如,在第一、二节课后,教师安排幼儿进行拼接游戏,全班学生则围着桌子等待教师分发玩具,每张桌子周边坐46名幼儿,每桌分配一大盒玩具零件。

时间:2015.11.20上午 地点:xxxx大三班 事件:我们有玩具玩了!

幼儿A老师,×××抢我的玩具!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3184c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