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太宗三鉴

2022-05-03 02:1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唐太宗三鉴》,欢迎阅读!
唐太宗,关于

关于唐太宗三





唐太宗关于三鉴的论述对整个唐代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三鉴是: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将其以史为鉴的思想落实在治国立法的实践当中,并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亲自撰写了《帝范》和《金镜》,为后人立了一面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镜子。150余年后,大诗人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大搞千秋节和颁赠千秋镜等活动,助长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愤然写诗以警示当朝及后人,诗曰:我有一言闻太宗,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四海安危居掌内,百王治乱悬心中。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诗中暗指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录》,玄宗不但不引以为鉴,反而将其革职外用。而扬州百炼铜指的便是江心镜和千秋镜,都是出自扬州贡镜。

以史为鉴的唐诗在《全唐诗》中多有表现,如李白《商山四皓》: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刘威《三闾大夫》: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青史已书殷鉴在,词入劳咏楚江深。在唐诗中有很多篇提到殷鉴,殷鉴指的是《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世之后。原意为告诫殷人子孙,以夏灭亡为鉴,后成为以史为鉴的代称。

我国古代以人为镜不乏其人。唐朝历史上的著名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缔造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辉煌?就是他的治国之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起的作用。他不断地反省自己,倾听和采纳大臣的良谏,以尽量避免自己的过失给国家带来祸患。才有了唐朝的兴旺和繁荣。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是李世民的治国名言。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真实存在的镜子,还有每个人心中的镜子,有人在岁月的流逝中,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剧中照见了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面对或不能面对它,出于没有信心的自卑,或者相形见拙的恐惧

找一面镜子,展示一个最舒服的微笑

1


古人讲,欲胜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是说,要想战胜别人,必须战胜自己,修正错误;要想评论别人,首先对自己有个评判;要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自知之明,认识自我。

以人为镜,首先要能够认识自己,做到自鉴,自省、自重、自励。以别人的优缺点为镜,以别人的得失成败原因为镜,从中可以汲取很多的养料,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到处都可以找到学习的镜子。以别人对人对己的态度为镜,大可明白人性种种,自可明白“得失”。 我们应该善于以人为镜,以善良人和好心人为镜,拾遗补缺,修正错误,趋进完美。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树立起一面明镜,不断完善自己。



以人为镜知得失。若是反其道而行之,拿着镜子照他人呢?不知自己丑,终成寡人。

职业人需要一面玻璃镜子,更需要一面心灵的镜子,自己照自己,别人照自己。需要一个能时刻告诉我处于什么状态,出了哪些差错的人。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346b03a5e9856a561260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