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作品《必要的丧失》

2022-04-27 06: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迟子建作品《必要的丧失》》,欢迎阅读!
迟子建,丧失,必要,作品

迟子建作品精选《必要的丧失》

一九九四年九月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散步时与一个精神失常者相遇。当时我正走在河岸上,空气很凉爽,明月下能见到苍山幽蓝的剪影。河岸上少见行人,月光使河水发出亮色。当我走上一座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的美如天仙的新娘。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男子产生了好奇,或者说他正在诱惑我。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我见他相貌平平,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笑着,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是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当我意识到他的精神有问题时,他倒转身朝我走来,我大胆地打了一声招呼:“嗨,你好!”他并没有停住脚步,但他冲着我笑了,而且笑出了声。他与我擦身而过,他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

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爱情?金钱?权力?事业?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最后仍然是一团迷雾,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这一切为人所累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也许是仅存爱情了。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著的。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而到达这种境界却必须以丧失作为代价。 他对我的那一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惜这样的地方又缺乏足够的精神给养。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也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所有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憧憬呢?它也是一种丧失吗?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


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然就不能说他是患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们的,他们的失神和超常状态其实是引起了我们自身的恐慌,他们那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病。有一个小常识很说明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当你身上出现这种情绪时,你可能生病了。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而他们却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正常是以大众的普通人的行为作为尺度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

要到达那种境界要丧失多少东西?我不敢设想。也许他们也怀想和憧憬,就像我们一样。

【迟子建《必要的丧失》练习】

1.作者说“怀旧”和“憧憬”都是一种丧失,这两种“丧失”分别针对什么而?请简要说明。(4)

2.文章写到里尔克,说他“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后又说“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简析这种“孤独感”具体含义是什么?(5)

3.文章以“必要的丧失”为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必要的丧失”含义的理解。 (6)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大理石桥上的精神失常者,这在文中有什么作?(6)

【迟子建《必要的丧失》参考答案】

1.(4分)“怀旧”这种“丧失”是针对“往昔”而言,指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舍弃)(2分)“憧憬”这种“丧失”是针对“现实”而言,指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扬弃。(2)

2.(4)指远离尘世的烦忧(2),能够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客观、清醒、冷静的审视的一种独立精神境界(3)

3.(6分)“丧失”并非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是人生必需的。(2分)“丧失”是指人应该有所舍弃,即舍弃那些功利的欲望。(2)而舍弃本身也是一种获,在心中留下唯一、单纯、永恒、执著的精神追求,以达到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的人生境地。(2)


4.(6)文章开头写精神失常者,借从中受到的启迪引出关于“必要的丧失”话题;(2)结尾再一次提到精神失常者,是借以审视常人的行为,深化本文主题。(2)同时使得文章在形式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

迟子建 - 个人影响

让我们懂得美好、温暖和爱

你会被她的这些小说打动,不是因为人物和情节,而是小说中的某种情怀。那是与温暖、与爱、与包容、与悲悯、与热烈有关的情怀。这样的情怀并非浅层次意义上的,它们越来越深广和丰富。

在迟子建的早期创作中,她的小说是美丽的、空灵的,不染尘埃。它让你迷恋北中国的某一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的人们,她以自己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使你相信这里的美好。二十年来,当迟子建逐渐成长,经历世事,她的小说其实发生了某种变化。尽管苏童以二十年容颜不改来形容她的创作力也的确准确,但她的变化还是有的。那是静水深流——一如美丽的女子二十年一直很美,其实还是变了,她变得更深刻,更包容,更沧桑,更有力量——迟子建小说越来越美得深广和辽远。尤其是在她近年来的代表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她把自己融入了一个更浩瀚的世界,她使我们懂得了爱之外还有爱,美好之外还有美好。迟子建以她丰沛的创作实践给自己的小说创造了一种判断标准,那就是书写“温暖”和“爱”。这美好的情怀使她笔下的北中国人事永远地存在——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便是迟子建小说的最大魅力。

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经历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每年春天,我们听不见遥远的黑龙江上冰雪融化的声音,但我们总是能准时听见迟子建的脚步。迟子建来了,奇妙的是,迟子建的小说恰好总是带着一种春天的气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7382e7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