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科普,特征]浅谈插画在儿童科普图书中的特征

2023-04-26 03: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插画,科普,特征]浅谈插画在儿童科普图书中的特征》,欢迎阅读!
插画,科普,特征,儿童,图书

浅谈插画在儿童科普图书中的特征

儿童图书插画从类型风格上主要有图片趣味故事类、儿童文学及名著类、科普信息类、游戏启智类、动漫卡通类等。就当今儿童图书插画的现状来看,科普类的儿童读物占有较大比重,科普类的儿童读物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理解和学习的,这一点应引起科普图书出版者和儿童插画家们注意和思考。

插画是科普作家和儿童交流的桥梁。优秀且具有感染力的插画能刺激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促使儿童关注世界、体验生活。插画通过整体的形象、色彩和意境与儿童实现情感交流,在满足他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享受,从而完成对图书的认知、记忆和选择。

国外少儿科普读物更注重引导儿童亲近自然,通过眼睛探索发现知识,从儿童的阅读视角出发,激发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注重图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避免灌输式说教式的呈现形式。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出版理念,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科学相较于一段文字,一幅优质的图片能传递给儿童的科学知识无疑更多、更直观。科普类图书出版者要根据儿童更关注视觉效果这一特点,插画所占版面1/2 以上甚至更多,以增加图书感染力,扩大信息;不能单一地把插画看成是对科技知识和自然现象的解释、补充,而是应看成与文字并行的表述,它有助于儿童从具体形象中得到进一步的启发、认知、联想或释疑,留下文字所不能给予的深刻印象。笔者认为,科普图书的插画可以遵循以下规律。

1 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要

儿童识字数量有限,独立阅读的能力不强,主要通过观看插画来理解书中故事的内容。所以插画比文字更有吸引力。研究证明,儿童在阅读插画图书时,情感上能得到宣泄、产生共鸣,并能将图书内容投射并移入自己的想象。如适合03 岁幼儿阅读的《听昆虫讲故事》借助精美的插画辅助文字讲述了这些幼小的昆虫如何捕捉猎物,如何避免自己被捕食,如何寻找配偶,又如何确保它们的卵和幼虫的安全,通过精细入微的插画展现了昆虫是如何在一个巨人的世界中努力生存的景象。又如家喻户晓的《小蝌蚪找妈妈》它是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水墨画作为插画。插画中的小蝌蚪、荷叶、鲤鱼、青蛙等用浓墨勾勒,水底的环境以淡墨渲染,画面清澈干净,童趣盎然。科普类插画集科学性、叙事性、艺术性于一身,更加形象、直观地阐述了科学知识。

2 严谨写实性

科普类插画多出现于科学知识类的儿童读物中,这类插画多运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和设计,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主要是对图书的科学知识和自然现象进行通俗易懂的说明。儿童通过看图能基本明白阐述的科学知识和重要信息;相比其他类插画,科普类插画更加注重严谨性和科学性。从儿童科普类图书中插画创作的角度来看,插画创作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与专业技能,充分考虑到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行为特点、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深入了解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插画家要尊重客观事实,创作出艺术效果与情感关怀相结合的插画,使儿童在阅读过后产生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同儿童进行精神及情感层面的交流。


3 形象生动,适当的夸张、变形和想象

传统科普类儿童插画一般运用写实的手法细致地表现文本中的科普知识和信息。近年来,有些科普儿童插画不落窠臼地运用夸张手法进行创作,这是对传统科普插画设计的重大突破。

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形象生动、外观独特、夸张怪诞的插图最能引起儿童的关注。插画创作者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智力水平、思考方式和审美心理特征,设计出符合儿童需求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用什么样的构图、线条、色彩,把童趣和幻想的特点表现出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满足其求奇心理。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列》图书的插图,形象生动、全面翔实地介绍了动物世界的知识和奇闻趣事。插画设计者用简练、单纯、概括的笔法,夸张、拟人和想象的手法,突出了动物的形象,抓住儿童的兴趣点,有利于儿童的形象识别与记忆,在阅读过程中得到鲜明、强烈的印象,从而更加深刻地记牢动物的特性,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传达了科学知识和信息。又如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版《法布尔昆虫记》用简洁的语言、可爱的彩图、活泼的故事情节描绘了法布尔原著中具有代表性的昆虫,讲述了它们的生活,展现了它们的个性。这套书的昆虫形象栩栩如生、略带夸张和拟人化的造型十分可爱,用简单鲜明的形象来解释艰涩枯燥的科学知识。

4 色调简洁明快,色彩真实丰富

科普插画色彩的搭配也是决定插画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插画创作者以尊重事实和科学为前提,根据光源色、物体固有色,整体地处理画面的色调,适当添加插画家本身的颜色感觉,用色彩语言刻画客观对象。儿童思维具有跳跃性,根据其审美能力和视觉特征,插画家在进行创作时,色调要求简洁明快,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较多地使用强烈、明快、鲜艳的色彩。色彩具有渲染情感、刻画角色和区别角色的功能,儿童思维比较具体,色彩是他们认识对象的重要手段,色彩鲜艳的画面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地把握画面的各种事物。当然,在色彩运用上,插画创作者一味地求亮求艳,画面的整体感也会受到影响,造成画面的乱而花,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淡雅色彩也一样能引起儿童注意,这就要求需要插画家创作者掌握绘画的色彩关系和色调的处理,用色彩语言客观地描绘自然、探索科学。最后,在进行插画创作时,扩大视野,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比如铅笔、炭笔、水粉、水彩、国画、油画、版画、数码绘画等,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be0b0e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