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明的缺失与建设研究

2023-02-22 23:2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网络文明的缺失与建设研究》,欢迎阅读!
缺失,文明,大学生,建设,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网络文明的缺失与建设研究

作者:刘海清 阚逊

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8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指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大学生网络不文明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归因,旨在探讨建设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

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被人们公认的第四大媒体。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经成为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的新平台,也是高校师生交流的新渠道。网络文化有利于学生平等自由思想的确立,有利于弘扬大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网络文化造成了部分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倾斜。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国家兜售自己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的场所,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缺少理论基础和人生阅历,还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长期接触网络极易被网上的意识形态所迷惑,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政治价值观的倾斜。其次,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网络是一个由图文构成的虚拟世界,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虚拟性。正是这种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得一些学生在网上为所欲为,不考虑后果,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网络犯罪、网络色情信息泛滥就是此现象的典型表现。最后,网络文化极易造成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网络中存在着五花八门的信息,学生对这些信息的理解角度不同,就形成了多样的价值观念和多元价值标准。

大学生网络文明缺失的因素

第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弱化,这是网络文明缺失现象产生的主导根源。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常常使学生在无意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淡化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最终造成道德意识的弱化;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利用网络的匿名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特性,抱着游戏般的态度与人交往,甚至欺骗对方,影响了真诚人际关系的建立,导致了诚信危机的产生;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不道德行为又免受社会舆论监督和谴责的空间,一部分大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不道德行为或网络犯罪活动,如:在网上散播谣言、使用不文明语言、网上侵权行为、散布虚假信息或病毒信息等等。这对大学生影响很大,极易产生道德失范行为,破坏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格养成。

第二,高校宽松的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网络文明教育。目前,高校还未形成网络教育辅导队伍,缺乏实效性的管理机制。思政教育不能与网络文明教育相结合,高校网络文明教育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作为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主要场所,并未占领网络文明系统建设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阵地,基本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高校缺少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的有效结合途径和方法。

第三,网络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网络中不仅要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还要遵守相关法律,不做不良信息内容的传播者,要有网络法制观念。但目前在网络世界中,网上违法和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网络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即使现有的法律法规比较陈旧,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这给高校网络文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行为。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水平和文明上网意识,对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上网的行为,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倡议书、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上网,号召大学生人人争做文明上网的模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学生成网络文明协会网络文明自律会网络文明督察组等学生团体,发挥好这些学生组织的监督、自律作用,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

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完善网络技术,净化网络环境。网络作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媒介,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散布不良信息,游戏开发网络暴力游戏等毒害青少年的成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因此,专门的管理机构应采取多种手段来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制定大学生网络行为准则、规范网络使用的管理办法、做好网络文明宣传工作、加大打击力度。提高网络技术,借助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隔离或删除,进行信息检疫,清除有害信息,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和扩散,控制网络用户访问范围,严防黑客入侵和计算机病毒泛滥,建立网络在线投诉,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和管理队伍建设。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高校网络文明教育中的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高校应该将网络文明建设作为文明修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校园网络文明工作组,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组成包括文明办、思政部、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现代教育中心等单位的成员。各成员必须明确并认真落实自己的责任,成员须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熟悉学生思政理论工作,并能够很好掌握和运用网络技术,将网络文明思政教育工作主阵地转移到网络上,形成网络文明思政教育进网络的良好格局。

制定一套可行的网络管理法规。大学生身上的思想问题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靠学校引导教育和相关的责任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化网络法制教育。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法规、规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在网络社会中大多失效,对一些网络不法行为,现行的法律常显得无所适从,因此需要建立一整套的网络立法和管理制度,对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与管理。 参考文献:

[1]董宏建. 论数字化教育的人文反思与建构[D]. 河海大学,20045

[2] .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院(社会科学版). 20047

[3]刘化平 林朝梅. 大学生网络文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闽江学院为例[M]. 科技向导. 2011年第23

刘海清,阚逊,赣南医学院外语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c8f41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