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

2022-08-06 00:0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伤寒论》原文》,欢迎阅读!
伤寒论,原文



《伤寒论》原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5、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6、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7、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8、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9、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10、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1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12、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3、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14、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5、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6、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17、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8、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9、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20、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21、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2、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3、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5、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26、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8、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29、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3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31、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32、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3、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4、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35、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6、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30c38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