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就会有收获 勤劳就会有成果

2022-05-24 01:09:0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付出就会有收获 勤劳就会有成果》,欢迎阅读!
勤劳,付出,收获,成果

以情体验 用心关爱

北岭小学 刘建红

不知不觉中我从事特教教学已十几年了,曾有人对我说;“在你们那儿工作好啊,班里学生又少,又没教学任务,多好教啊. 听了这话我只有一丝苦笑。真是这么?特教工作的苦与累恐怕只有我们这些整天耕耘在特教岗位上的老师才能体会。真的,培智班课难上,班主任难当,学生难管。班里学生的年龄、智力、自理能力,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处理、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差异尤为突出。班里学生的学习如同超级的复式班,19学生有的学习普通教材中年级段,有的学培智教材高年级段,有的学培智教材中年级段,有的学培智教材低年级段。有的写字需要手把手的教,也有的要肢体康复训练,还有要进行启智,引导学习训练的。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我坚持以超级复式班教学方法为中心,以个别教学为主,集体教学为辅,坚持探索创新为主要途径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走专业化的道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

以身作则 榜样示范

身教胜于言教,在智障学生当中更是如此。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影响很大,我一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带头人、引路人,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到校后要清扫卫生,我要做到不迟到,到校后主动带头清扫卫生。同学们看到自己在值日,孩子们也会自觉的行动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和你心连心,和你做知心朋友。比如有一次,我带病坚持上课,桑疼的说不上话。有的学生看


到后拿来一盒消炎药,还有一个同学把自己的水拿来给我喝,这些我很感动。我觉得得到学生的理解,奉献多少也值得。我一天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表明,人就得有奉献精神,不论做什么事都得兢兢业业,认真做好。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用心夸奖欣赏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容易,但夸奖欣赏一个智障孩子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我们看到的太多是他们的缺陷。说实话,要爱不可爱的孩子是件难事。但作为特教老师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对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感情,给他们真诚的关心与关爱,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

让他们信任自己,把自己当成知心朋友才能使他们对自己畅所欲言,毫不隐讳的暴露自己的缺点。我的包放在教室丢了20元钱,同学们告诉我xx拿的。我没有吭声,下课后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又把20元钱放到他手里对他说,需要钱和老师说,老师相信你不会拿钱。几天后我的包里多了40元钱和一张纸条,那张纸条说明了他的转变,说明了怡情悦人以理服人也许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从那以后他在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XX是一个典型的多动+智障的学生,上课坐不住不是在桌子下钻着就是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我拿他没办法。起初我经常严厉的批评他,可这一点用也没有。我又换位思考,转换角度,用放大镜放大其的优点,我渐渐地发现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别的同学好很多,就在上课的时候鼓励他多说,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他竟然不好意思的脸红了。后来,他


只要有一点好的表现,我就抓住机会表扬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他好像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会了自我控制,并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他的进步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注重家校结合

要做好智障教育教学康复工作,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很关键的。作为特教班主任既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病史、学习、兴趣、个性等情况,还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在家的习惯,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父母及身边的亲人对他们的教育等等。随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情况如:田X在校有骂人和拿东西的不良习惯,我及时的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并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刘X在家不听父母教导,不帮助父母做家务,还经常发脾气,摔打东西,家长将此情况告诉了我,我就对症下药让他在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其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这样学校和家有机结合共同为学生制定教育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一致性的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让学生能够真正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育

做一名普教老师不容易,那么做一名特教班主任更不容易。人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高尚,那么爱残疾孩子更是一种神圣。要想教育好智障学生,我们应该热爱特教事业,关心关爱每一位残疾孩子,悉心培养他们使他们能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作为一名特教的班主任,因把那一份特殊的爱,无私的奉献给那些特别需要关心、关爱、帮助的残疾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真诚、善良的关爱之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543019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