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变色龙》教案

2022-06-28 01:0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变色龙》教案》,欢迎阅读!
变色龙,教案,年级

《变色龙》教学设计

陈立杰

一、教学目标。

1. 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了解故事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 抓住人物言行举止,把握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 了解讽刺小说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4. 结合社会背景,把握本文主题。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们学习过哪些讽刺小说?生答《范进中举》《我的叔叔于勒》 是的,这些讽刺小说,都是作者针对当时社会弊端,通过描写小人物,达到讽刺目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讽刺小说契诃夫的《变色龙》。来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读文,梳理小说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作品多取材于中等阶级“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无情地揭露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契诃夫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杂货铺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只有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 (四)社会背景

19世纪8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在沙皇统治下,经济凋敝,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俄国社会十分黑暗。

《变色龙》就写于这一时期。亚历山大三世采取反动的高压政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的设置,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五)初读感知任务单:

1. 变色中明案情(街头庭审)(默读课文,梳理案情,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案发地点:木柴厂门口


案子情况: 狗咬伤了人的一个手指头,人打瘸了狗的一条腿。 案子双方:

(原告)首饰匠赫留金 (被告)白毛小猎狗

者:警官奥楚蔑洛夫 者:巡警叶尔德林

审判结果: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嘲笑和恐吓。 概括:首饰匠赫留金被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咬了,奥楚蔑洛夫警官最终让将军家厨师带回狗,威胁早晚收拾赫留金。

2. 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请结合以上内容的梳理,尝试复述课文。

3.浏览课文,并勾画,文中什么是“变”的?

明确:警官对小狗的评价之“变”;警官对赫留金的态度之“变”;警官对狗咬人事件的处理之”变”;警官穿衣脱衣动作之”变”;警官对不同身份的人的称呼之”变”手指头的作用之”变”赫留金本人的语气之”变”现场讨论的话题之”变”;众人评说狗咬人的原因之”变”…… 4.探究“变”之因:小狗主人身份的变化。 5.谈一谈以《变色龙》为题的好处。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五次变色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赏人物,探主旨。 (二)学习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举止,把握人物心理活动,概括人物形象。 2.结合社会背景,明确本文主题。 (三)学习任务单

主探问题:奥楚蔑洛夫为何多次“变色”? 学法指导:

1. 从人物性格、表现手法、社会背景、小说主题中任选一两个角度批注赏析。 2. 默读读文,勾画出具体语句并批注,然后在组内自动小声交流。

明确:

1. 人物性格上:

(对小狗的称呼上,对)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对下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沙皇专制统治的走狗。 注意文中的几处细节描写

a、语言描写(第8段的蛮横,和第27段对小狗的夸赞,可找生读文。另外,将军家厨师在对狗的两次判断上,是递进的,不是两次相反的判断,对这个递进的判断上,奥楚蔑洛夫两次判决和两次对狗的评价,对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穿脱大衣(10段的脱大衣,20段穿大衣,是他内心世界焦躁不安的反应) 2.表现手法:夸张、对比、以小见大


夸张(变色之快)和对比(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小见大(小人物、小事情中批判大的社会问题)等手法的运用,起到的讽刺效果。 3.社会背景和主旨 明确: 直接原因,“狗主人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像他们这样的小人物,为了生存,不得不牺牲最严来换取生存空间,以致对权贵和专制统治的惧怕,体现出他们的奴性的心理。

我们要看到的是,奥楚蔑洛夫可笑、可恨、可怜,是大的社会环境孕育出了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变色龙”,作者除了讽刺“变色龙”式的人物外,更想讽刺的是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另外要谈一谈其他人(围观者和赫留金本人)“变色”的原因:是对权贵的恐惧,对高压政策的恐惧,写他们的可怜、可笑、可恨,也是为了抨击沙皇统治下的黑暗。

(四)写作训练:

奥楚蔑洛夫离开了广场……

请充分发挥想象,续写课文(200字左右)

师:鲁迅说:契诃夫的小说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推荐阅读以下文章。 (五)推荐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

希望同学们在他的文章中读出他的幽默、他的儒雅、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73abc0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