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塞下曲唐诗鉴赏

2023-01-06 16: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昌龄塞下曲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王昌龄,唐诗,鉴赏

王昌龄塞下曲唐诗鉴赏

王昌龄塞下曲唐诗鉴赏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思想。第二首从凄凉的环境着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第三首诗记述了一次征战的全过程,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表达了对戍边普通士卒的深深同情。第四首诗写一位将军因战殉国后被埋葬的场面,透露出了作者对朝廷对有功将士的不公,以及对连年征战的批判。

下面是yjbys对王昌龄塞下曲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解】:

①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②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③矜:自鸣不凡。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评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


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 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 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 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 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评析】: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 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8c23eb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