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22-08-23 08:08: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欢迎阅读!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

2010——2011 学年度第 学期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掌握文中的异义词,对课文熟读成诵; 理清“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几者的关系,学习孟子严密的思辩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重点段,体会对比的论证方法。

把握文中阐述的中心观点,初步理解孟子“仁政”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理解本文阐述的中心观点的内涵。

理解文章层层垫高,逐步深入的严密的论证思路。 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尽管“和平”是全人类一致的愿望,但自古而今,战争始终存在。根据你们对军事战争的认知,说一说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有什么不同?

参考:现代战争主要是军事技术的较量,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尖端的军事技术是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条件;

而古代战争主要是人力的较量,作战人数、武器装备、自然环境等都是直接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你认为古代战争中,影响胜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出现争论,教师不必给予结论性评价)

我们来看看孟子对此是怎样的观点。 板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二、走近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 民心向背 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听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2、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指名朗读2名。 4、齐读课文。

四、二读课文:疏通课文意思。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提出。 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

八年级语文(下) 1


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之:代词 亲戚畔之

助词 三里之城 动词 寡助之至

而: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五、三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思考:本章讲了一个什么意思?论点、论据、结论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生答后教师点拨,梳理正确思路。 师生围绕下列问题讨论交流:

1天时、地利、人和是指什么?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明确:天时:这里指阴晴寒暑等自然条件是不是有利作战。如“必有得天时者矣”就是四面围攻,正好乘自然条件合适的时机。地利这里指高城深池、山川险阻等有利的客观条件。人和:这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主观条件。这三者决定了战争的胜败,这三者之中“人和”最重要,因为客观条件通过人才起作用,人去利用客观条件。

2)学生从课文里找出排比句式。 3)学生讨论本章是怎样论证论点的。 孟子在文章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揭示了前三者的关系。 然后以攻城为例,先从攻方说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从守方说明没有人心团结、众志成城的精神,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守住城池,即“地利不如人和”,这样层层垫高,最终强调了“人和”是三个条件中最关键的因素。

揭示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孟子又对“怎样才能做到人和?”这个问题进行追根究底,最终归因为“得道”二字,从而总结了人心向背对战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中心观点。

这样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逐层深入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论证严密,条理清晰。

4)学生当堂背诵“故曰„„战必胜矣”。要按照课本后的练习提示学生背诵。

以上内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逐个回答,论证论点的内容,教师要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六、拓展延伸

1、以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

2、你能说出有关“和”的成语、俗语或典故吗?“和”字在当代社会又具有了怎样的新内涵?

参考:成语有“和气生财”“一团和气”“和气致祥”“和衷共济”等;俗语有“家和万事兴”;典故有“将相和”等。在当代社会,“和”字不仅仅是指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

3、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

八年级语文(下) 2


2010——2011 学年度第 学期



2010——2011 学年度第 学期



2010——2011 学年度第 学期



2010——2011 学年度第 学期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本环节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进行反思:

1、课堂上你真正关心学生了吗?2、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导”,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3、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只流于形式?4、你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你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6、什么原因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积极(兴趣不足)? 7、你对学生使用了哪些评价语言和方法?学生反映如何?8、本节课你对学生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八年级语文(下)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ca6c050b4c2e3f562763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