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2022-05-01 19:00:5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数学,小学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1知道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含义,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2)了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基本特点;3)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以及改革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章核心概念:课程内容、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本章重点知识:现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组织与编排的基本特点、现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特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发展脉络、现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要素。

本章重点能力:1能从发展的角度以及儿童的学习特点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作出简单的比较与分析;2能用不同例子说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丰富多彩;3)能举例说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发展的影响;4能举例说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编排的基本特点。 本章重点提示:1)对现行《课程标准》确定的内容构成的了解,应从知识性结构、目标性结构和数学素养等三个纬度来认识;2)对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等的理解,要重点抓住数学素养这一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并能运用实例来进行分析;3)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的认识,重点要抓住选择的基本依据和基本原则;4)小学数学教育内容改革与发展的认识,重点抓住整个国际改革的趋势;5)对我国小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改革的认识,应当通过实例以及比较等方式来获得。 本章重点辅导:

1.传统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包括七个方面:认数与计算、量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比与比例、应用题。

2.现代小学数学内容结构——经过整合,以“适当精选算术内容,适当增加代数、几何的初步知识,适当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为指导思想,选定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认数与计算、量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应用题。 3.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标准》颁发后,将负数、方位的认识、几何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和简单的概率知识纳入小学数学课程中,它的最大特点是其多纬度的内容结构,这种多纬度的内容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1从知识的领域切入;2)从数学学习的目标切入;3)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4.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包括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5.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包括基础性原则、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作用原则。

6.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包括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儿童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和配合、简明性原则、渗透性原则。

7.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包括内容的表述要注意其可读性、内容的呈现要图文并茂,注意其直观性、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

8.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呈现的基本要求——第一学段(1---3年级)教材的呈现要求:本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二学段(4---6年级)教材的呈现方式:与第一学段相比,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出现了更多数量的文字和符号,所以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在图文并茂的


同时,逐渐增加数学语言的比重,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教材的内容。

9.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的发展趋势——在选择上表现出“切近儿童生活”的价值取向、在呈现上表现出“强化过程体验”的价值取向、在组织上表现出“注重探究发现”的价值取向。 10世界范围内对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特点——包括注重问题解决、注重数学运用、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交流、注重信息处理、注重数学体验、注重数学活动。 11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变革的特点——包括课程内容的安排体系由单一式发展为综合式、从课程内容的发展上来分,有螺旋式、直线式、过渡式三种、以例题、练习相结合的体例展示教学内容、教材的呈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作不同的处理。 12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呈现方式上的改革——体现价值的主体性、体现知识的现实性、体现学习的探究性、体现经历的体验性、体现过程的开放性、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9e2b4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