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结构的完善

2022-04-08 03:4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结构的完善》,欢迎阅读!
国企,财务管理,完善,过程,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结构的完善

作者:王占图

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30

【摘要】国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在不断地进行着企业内部的经济体制改革。国企的财务管理是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产物,也在企业的内部经营体制的调节、经营秩序的维护、行为规范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企在改革过程中,提出有效合理地财务管理措施,已经成为了国企发展道路上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自助理财 效率低 多元化 风险控制 财务目标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各行各业的改革措施正在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国企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结构的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国有企业也成为了我国市场竞争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了促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在国企中推进财务管理结构的完善也成为了国企改革的工作重心。因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结构的完善,是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国有资源,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的有效措施。 二、国企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结构的缺陷 (一)自主理财的功能欠佳

改革开放以前,面对着供小于求的市场形势,为了促进有限的商品资源在国内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通常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而计划经济具有强制性和分配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以国家政策作为市场分配的主体的时代,这种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促进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企都采用了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具体的财务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传统的国企在财务管理结构缺乏了灵活性,进而导致了国企财务管理过程中一元的运作弊病。这种财务体制本身的不完善导致了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了自主理财的功能,以至于使国企在应对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时,丧失了作为市场主体应有的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常常错失了发展的良机。 (二)财务部门繁多,办事效率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b92eb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