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2023-02-05 15:3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欢迎阅读!
近代化,探索,专题,历史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⑥破产:甲

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 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

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

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

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 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⑦、启 示:在20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

C、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

D、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4、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①、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④、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⑤、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⑥、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




二、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 1、地主阶级 1、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魏源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2、地主阶级洋务派

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自强”“求富”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客观刺激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维护清王朝)、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激进派 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三、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四、典型题:

1、史学界普遍认为,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列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三个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及主要特征?

答: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一项

即可)

宣传维新思想,推动变法实行。辛亥革命,推

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一项即可)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

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

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经济方面有何尝试?结果和影响如何?

答:洋务运动。结果: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影响:洋务派采用西文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答: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5)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cec45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