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2022-12-13 09: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析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欢迎阅读!
近代化,试析,中国,历程,探索

试析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 夏克传 邮码:528100

一、近代化含义

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二、近代化阶段性特点

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 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

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健全。经济: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由于“左”的错误等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三、近代化阶级(阶层)性特点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1)鸦片战争中抵抗派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魏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讠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 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大,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1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想用“上帝”和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中国社会 2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来挽救中国民族的危机,其结果只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3、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的加重。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上而下地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4、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

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纲领: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经过: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思想的传播;武昌起义;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功绩、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后又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但终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性质。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5、新文化运动(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军阀混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想(民主共和思想与尊孔复古逆流尖锐冲突)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进行新文化运动

过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内容(前期四提四反,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无产阶级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消灭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意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四、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d22048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