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堂教学设计

2022-07-27 18:0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雨巷》课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课堂

本课教学目标: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抓住意象 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最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三年后听到施绛平移情别恋的消息,他匆匆回国。


结束了他近八年的恋情。第二年,1936年,与小他12岁的穆丽娟结婚,这场婚姻仅维持四年。1940年俩人离婚。两年后,戴又与小他21岁的杨静结婚。生了两个女儿,到1948年又以离婚结束。建国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工作,负责法文翻译,但此时他哮喘病非常严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国抒情诗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003b7d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