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婉约词

2022-04-01 09:1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辛弃疾的婉约词》,欢迎阅读!
辛弃疾,婉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辛弃疾的婉约词

作者:柴河欣

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年第07

【摘要】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派作出过历史贡献。他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提高了宋词艺术品位,拓宽了其艺术境界。他的婉约词在柔情丽语之中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政治和人生感慨,又能催刚为柔,在温婉的表面下隐现着深沉雄健的况味。 【关键词】婉约词;内涵;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宋代文学,以词为盛,婉约词尤占重要的地位,影响了其他重要流派的产生和发展。辛弃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虽然豪放词是其词作的主要风格特征,但他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婉约词,其豪放奔腾的词风也闪现于清新巧秀的婉约词中,令人读之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突破传统的题材

婉约词自花间派以来,其传统题材大多是男女之情、离别之恨,题材范围比较狭窄。辛弃疾大大突破了传统的题材范围,他在用大量的豪放词表现山河破碎、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同时,又善于用委婉的笔调抒写他对国势衰微的忧虑,对昏君奸臣的怨恨,对沦陷国土的思念,对自身遭遇的不满,深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婉约词开辟了广阔的创作领域。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寄托了词人对国势危殆的殷忧。在投降主义集团统治下,国家还能经得起几番风雨的折磨呢?又一个春天匆匆归去了。春天是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春去暗喻国势的危殆。由于春去,词人便产生了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只得无可奈何地怨春不语。全词充溢着忧国忧民的愤激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恨之气,于悲壮沉郁中又见含蓄蕴藉。

二、寄托象征的手法

辛弃疾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寄寓在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如《蝶恋花·月下醉游雨岩石浪》写一位独处幽谷的绝代佳人,年华老大而无知音的悲哀。词人由此想起自己不得志的境况,托香草美人以自喻,抒写壮志难酬的幽愤。他亦常把自己深深的君国之忧融入景物的描绘之中,使景语变成情语。他的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则通篇运用暗喻和象征手法,将悲壮的爱国之情寓于宫怨的艺术形象。名曰别词,却无离别的内容。词人南渡十七年,迄未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不能久任其职,对此他已经很不满意了。当时,国势危殆,使他担忧;有志之士不能进用,使他愤慨。但在当时很多情况下,又不能直言,使他不得不用比兴的手法,以迂回曲折的方式,含蓄地发出自己的不平之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26ad1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