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以《一本好书》为例

2023-01-10 04: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以《一本好书》为例》,欢迎阅读!
新和,一本,好书,目的,综艺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以《一本好

书》为例

摘要:在娱乐化的影视浪潮中,娱乐性节目早已司空见惯,综艺领域正是打得火热。各大综艺类节目都为获得更高的流量、占据媒体网站的头条,而制造出了各种话题和热度。但在这样一个娱乐化的浪潮中,出现了像《一本好书》、《朗读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类文化类综艺节目。该类节目以文化传承为主要核心点,通过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形式,如一股清流注入干涸的土壤,为影视市场提供养分。本文则以《一本好书》为例,谈谈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在百花齐放的电视文化潮流中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一本好书;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和发展

《一本好书》是由实力文化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大型场景式读书节目。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兴代表,该综艺以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用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出12本书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和优美语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它提出了:一本书的精华,像撒珍珠一般铺排在戏剧舞台上。的题旨,广受观众欢迎。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及其定位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文化类综艺节目尚未被当做一个独立的节目形态被提出,因此关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难以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位。广义的来讲,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属于文化类节目,因为节目中都含有文化的元素,电视本身也在文化里;狭义的来讲,与娱乐节目相对的,以艺术文学等文化形态为背景的电视节目。能够关注社会,体现人文理念,体现优秀传统、有内涵与品位的严肃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文化类节目。[1]经过对相关的阅读文献进行参考和梳理,结合当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综艺表演时期。该时期主要以《春节联欢晚会》和《快乐大本营》为代表,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开端,各类文艺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节目如一江春水般涌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对传统文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博彩竞技时期。该时期主要以《幸运52》和《超级女声》为代表,这一类节目通过高额奖品或是选秀成名的设置,将收视率、知识、奖品相互融合在一起,吸引了更多平民观众前来参加,草根文化应运而生。

3、文化多元融合时期。该时期主要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一本好书》为代表,在政府的约束下,文化精英开始回归于传统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阅读回归经典理念支撑中,创新节目形式。作为推荐书籍的文化类节目,《一本好书》将以往单调、乏味的朗诵阅读模式都大胆否定。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沉浸式舞台化场景,以戏剧表演、片段朗读与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呈现出一本书的灵魂。因此,《一本好书》作为小众化的电视节目代表,如何能在泛娱乐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节目中所传递的精英意识如何引领大众进行文化选择,都成为本篇探讨的内容。

二、《一本好书》节目的创新点 1、平面故事展现形式的立体化

《一本好书》最靓丽的一点,是导演懂得将平面化的故事情节通过荧幕展现的形式立体化,将可视性和学术性进行完美的结合。立体化的展现形式是演员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舞台演绎的方式,运用自身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感官将书本上平面的故事情节用具体、有形的方式进行场景化再现,把故事中抽象的画面直接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以满足人们的视听体验。

与其他读书类电视节目相比较,《一本好书》所产生的视觉审美是不可估量的。它采用了360度沉浸化舞台场景的表演形式,让知名老戏骨,王劲松、潘虹等演员博古通今”——在全世界各大经典书籍中徜徉,为毛姆、赫拉特、等诸多闻名于世的作家发声。书籍主人公的表演者与观众几乎是零距离接触,在现场他们可以看得到演员因为剧情的跌宕起伏而产生的每一


个面部表情细节的变化,可以感受得到他们的语气、语调的平缓或是急促。搭设这样的舞台剧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让其产生一种情感共情。

在这12期节目中,观众都可以通过舞台剧第二现场的解说方式,来认识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书籍。第一期节目中,导演给观众推荐的是世界经典读物,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演谁像谁的赵立新时而化身为书中人物,时而又抽离出人物本身,化身为叙述者。身份转换之间,观众仿佛被带入整个故事情境,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已是表面,更多的是自身不由自主的与剧中人物进行切磋互动,表达自身所想。而在第二现场,通过主持人陈晓楠与蒋方舟、史航、梁文道、朱大可等多位作家、学者的激烈讨论,观众能够抓住书本的核心思想。演员表演结束,观众回味无穷,若想深入互通,则更需要自己去亲自解读,细细品味。

2、内容制作的精细化

1)选书标准的精细化。导演精益求精,挑选了12部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实际效用的好书,书籍无关新旧、薄厚。选择的关键是当对当代有广泛的、对大数量人群有阅读价值的书籍。无论是对理想和现实进行求索的《月亮与六便士》,还是描述人类是怎么样从普通动物走向生物链顶端的《人类简史》,还是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他们都是在这个时代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跨向一大步的图书。将经典在舞台上展现,犹如给观众建立了一个大众阅读的试衣间,大家投其所好,自由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书籍去阅读。

2)剧本改编的精细化。几百页的故事要在短短一个半小时内进行增删修改,如何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之下将文中经典段落有效截取,并进行一些适当的增添,使剧情的表演在舞台上更具有张力。在短时间内的修改对编剧来说同样也是一大难题。节目时长有限,节目自身必须找到合适自己的规律。导演坚信:如果一心想要向观众推荐一本好书,改编者没有过多想要成为前台大腕的杂念,那么改编的过程就像是做读书笔记,改编的灵感也信手拈来。

3)演员选择的精细化。演员的选择与演员现场的表现力则是节目的一大亮点。剧组选了像黄维德、赵立新、王劲松、徐帆等这样老戏骨来搭戏表演,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注意。在《一本好书》第一期中,赵立新搭档黄维德演绎毛姆的经典名著《月亮与六便士》。赵立新饰演的角色是文中的讲述者兼戏中的主人公毛姆,由他带着大家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戏剧场景,体验不同的情节冲突,引得观众连连叫好。此外,《一本好书》同样也给青年演员搭建了一个别样的舞台来展现自我。由张宥浩和牛俊峰共同演绎的影响几代美国人的全球必读书目《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人饰演看似反叛实则纯真的主人公霍顿的不同时期,让观众从多重视角来观察这位守望者。青年演员虽然没有影坛老戏骨那样表演的成熟老年,观众却也能在他们的身上看到青年主人公身上的硬气和表演爆发力。饰演讲述者霍顿的牛骏峰如是说:他反复阅读原著,揣测人物心理,带入角色情景,同时也由此审视自己的青春,甚至为最大的程度的还原霍顿一角,他熬黑了自己的眼袋,全身心的投入到剧情当中,让人无不期待他的精彩演绎。

3文学与影视文化的互通化

优秀的文学巨著,需要影视舞台加以表演进行呈现。影视发展到今天,其创作、拍摄、宣传、变现等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虽然从文学那里受到诸多好处,但影视自身特有的媒介优势日益凸显,尤其是随着高科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的作用日益明显。[2]

因此,现场的场面调度成为了节目质量优劣的重要一点。在设计节目布景、道具、服装、配乐等各个方面,节目组都做到精益求精,尽可能给观众呈现视觉上的惊艳效果,达到观众的期待视野。比如拍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那一场戏时,全套的藏式装束和场景的搭配,演土司的扎西老师从青海远赴而来进行表演。现场的灯光、音乐、多机位进行配合,后期精炼剪辑技术加以呈现。

同样,拥有精美的舞台效果,若是缺乏经典的文字剧本作为基础,戏剧最后的展现一定也是内容与形式失衡。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一直以来受着文学的滋养。文学作为影视创作前期的基础,为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凭其文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等不断提升影视的品格。

《一本好书》选取的文学作品来自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包括《月亮和六便士》、《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霍乱时期的爱情》、《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经典书籍。节目组在书目题材的选择上采取多元化策略,涉猎推理类小说、爱情类小说、讽刺类小说、科幻小说、历史研究类书籍以及科技理论类书籍作为本文在荧幕上加以呈现,使整个戏剧拥有坚硬的内核,向观众散发魅力与活力。

三、《一本好书》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62ef07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