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3-01-22 04:3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口语,谈谈,表达,幼儿,培养

谈谈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马梅花

来源:《幸福家庭》2021年第06

36岁是儿童口语表达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必要。 (一)幼儿语音表达能力的表现

首先,幼儿的读音越来越准确。通过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幼儿开始拥有辨音表达的能力。其次,幼儿的读音发展迅速。随着生理的发展,幼儿可以很快地提高发音水平。 (二)幼儿在语法运用中表达能力的表现

首先,幼儿使用的不完整句逐渐转换为完整句,通过模仿学习,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不断加深,完整句子的表达也逐渐增多。其次,幼儿使用的简单句仍占多数,并开始出现复合句。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主要使用简单句,尝试使用复合句。最后,幼儿使用的陈述句占多数,并开始出现其他句子类型。陈述句是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句型,随之是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型。

(三)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表现

首先,幼儿的对话言语日益熟练。随着交流的增多,幼儿不仅可以提出、回答问题,而且会进行讨论。其次,幼儿的独白言语开始出现。为了更好地满足生活和心理需要,幼儿会大胆的向教师和其他幼儿表述话语。最后,幼儿的语言情境不断发展。幼儿在表述时会依据情境,并配合肢体动作进行说明。

(一)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1.语言发音不清晰。幼儿的生理发展还不成熟,不能熟练地运用发音器官。幼儿的唇和舌的运动力度不够,下颚也不够灵活,时常会出现发音不清晰、吐字不清楚的情况。特别是zcszhchshnlf等极易出错的语音,幼儿经常将这些音混淆使用,如将说为、将说为等。幼儿对语音的熟悉程度存在差异,他们可以熟练地发出韵母,但对于声母却常常会出现增音、减音,甚至替音的情况。比如,说晕倒时却发出拥倒的语音、知道说为鸡道、将说为。此外,部分区域的方言对普通话影响较大,部分幼儿在发音时常带有独特的地域口音。

2.词汇使用不准确。幼儿掌握不同性质词汇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幼儿多使用实词,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的使用率较低。比如,将一个人说成一只人、将一碗汤


一个汤等。幼儿在使用虚词时,开始学用代词和介词。随着词汇量的增多,幼儿却不能做到准确用词和分化词汇。尤其是幼儿理解了却不会正确使用的词汇,他们会经常胡乱造句。比如,小涛(化名)在午睡起床后叠完被子说:老师,你看我叠得好不好?之后却又说:师,你看小贝叠得很不干净!

(二)影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

1.幼儿园环境。幼儿会有入园焦虑和恋家情结,不愿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教师让幼儿围绕话题形成应答式教学,容易造成幼儿不敢主动表达,语言交流氛围不够活跃。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设计集体语言学习环节,忽视了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语言教育契机。

2.家庭环境。家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都会影响幼儿的语言水平。如果幼儿缺乏家人的关爱,易导致戒备心过强、与人相处缺乏安全感、不主动或很少回应他人的话。

3.幼儿口语表达的机会。幼儿缺乏表达的机会。幼儿在不能清楚地进行表达时,教师要求幼儿一遍又一遍地说或者直接打断幼儿说话,会造成幼儿情绪低落,开口的次数逐渐减少。 4.幼儿口语表达的情境。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幼儿可能会故意模仿电视中人物的语气或者带口音的话语,这并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一)提高幼儿的发音水平

教师要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幼儿的发音、听音器官和大脑发育。教师可以让幼儿复述所听到的内容,锻炼听力,刺激大脑神经。幼儿通过唱儿歌、说绕口令,能提升唇齿的灵活度,进一步区分不同的语音,提升音准。教师要注重幼儿语言的个别差异教育,帮助语言能力差的幼儿矫正发音,提高幼儿发音的准确性。通过观察,教师要对带口音或者发音不标准的幼儿给予更多关注,与其家长交流有关孩子的语音问题。教师可安排普通话标准的幼儿带动口音或发音不说普通话,让他们减少说方言的次数。教师也可让标准的幼儿多进行发音练习,鼓励幼儿大声朗读。教师可选择幼儿易读错的词,让幼儿先听教师读,然后进行模仿练习,让幼儿重复地练习发音。 (二)创设语言环境

1.创设丰富的幼儿园语言环境。教师可用亲切的语气说话,如这是真的吗?”“你真是个小机灵!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让幼儿爱说、不断地说。幼儿能在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教师要提醒家长多与幼儿互动,耐心倾听幼儿的内心想法,与幼儿共同游戏,让幼儿接触新鲜事物。




(三)加强幼儿的语法练习

1.增加幼儿的理解机会。幼儿的言语还未发展成熟,多种感官的参与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事物。比如,教师在讲解糖葫芦时,首先讲述糖葫芦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知识。其次,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看、闻、尝糖葫芦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红红的”“圆圆的”“酸酸甜甜的等词语。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用彩泥制作糖葫芦,并说出其特征。当幼儿表达不出来时,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再让幼儿复述,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新知識。

2.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提高语法运用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幼儿阅读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来丰富幼儿的阅读量,如图画书、故事、散文、诗歌、谜语、手指谣等,引导幼儿表述相关的内容,从而增强幼儿的语感。幼儿在学习不同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学习并运用采访、预报、辩论等不同的语言形式,让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完整地表达。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规范其语法格式。幼儿在表达时,便会遵循语法规则,减少语序颠倒等情况的发生。 (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言语榜样。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说普通话,吐字应尽量清晰、准确,帮助幼儿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幼儿在表述一件事情时,教师要积极回应幼儿。通过教师的反馈,幼儿能主动地调节语言行为。

口语表达要从小抓起,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交流表达环境和氛围,挑选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相关书籍,引导幼儿积极进行表达,并感受表达的快乐。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河县第二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bb1d22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